查古籍
小兒三五歲,可以診視,第手腕短促,三部莫分,惟以一指候之,誠非易也?!秲?nèi)經(jīng)》診視小兒,以大小緩急四脈為準。予不避僭越,體察其意,仍從浮沉遲數(shù)四脈,而以有力無力定其虛實緩急,更為明悉,比較尤為有根據(jù)。
《內(nèi)經(jīng)》脈要
黃帝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如何?
夫乳子病熱,脈見懸小者,陽癥見陰脈,本為大忌,但小而緩者,邪甚微,其愈易;小而急者,邪客深,為可慮,故以為問。
岐伯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
夫小兒以稚陽為體,而如病,紋脈現(xiàn)暗淡,肢脈至雖小,手足溫者,猶能生。以四肢為諸陽之本,陽猶在也。若四肢寒冷者,則邪勝其正,元陽去矣,故曰死也。
帝曰∶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緩者生,急者死。此言小兒之外感也。風熱中于陽分而喘鳴肩息者,脈當實大。但大而緩,則胃氣好,邪漸退,故能生;實而急,則真臟見,病日進,則死也。
此《內(nèi)經(jīng)》之旨,圣人立言簡切,而總括無余。世人不悟,視為尋常,能于此處等處著眼,則診視之要訣思過半矣。予之臨證診視,無論兇吉,則多中者,亦不外此。第意之所至,口莫能宣。竊詳經(jīng)所謂大小緩急者,亦發(fā)而不露之意。蓋大即浮洪類也,小即沉細類也,急即數(shù)也,緩即遲也,何若竟易以浮沉遲數(shù)之為得乎?再以節(jié)庵之有力無力,辨其表里虛實,誠診視小兒天然不易之妙訣。夫節(jié)庵亦一常人,而能以有力無力,辨其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雖至顯淺,至平易,亦至確當,豈真古今之人不相及耶。
四脈主病
浮脈主表(病在外),沉脈主里(病在內(nèi))。遲脈主臟(病為寒),數(shù)脈主腑(病為熱)。四至五至為遲為寒,為不足。七至八至為數(shù)為熱,為太過。
浮遲外寒,沉遲內(nèi)寒,有力實寒,無力虛寒。
浮數(shù)外熱,沉數(shù)內(nèi)熱,有力實熱,無力虛熱。
主癥∶浮而有力,風熱;無力,陰虛。沉而有力,痰食;無力,氣滯。遲而有力,為痛;無力,虛寒。數(shù)而有力,實熱;無力,瘡瘍。
總括脈要歌
太淵一指定安危,六至中和五至虧,七八熱多三四冷,浮沉遲數(shù)貴詳推,有力為陽為實熱,虛寒無力里何疑,若能留意于中取,何至望洋泣遠岐。
浮而有力實兼風(風熱皆陽,表之實也)。無力陰虛汗雨 (陰津妄泄,表之虛也)。有力而沉痰食害(痰凝食滯,結于里也)。沉而無力氣凝胸(氣滯于中,不運化也)。遲而有力多為痛(浮遲外痛,沉遲內(nèi)痛)。無力虛寒氣血虧(氣弱血衰,至虛之候)。數(shù)脈熱多終有力(數(shù)而有力,實熱何疑)。瘡痍無力熱虛攻(陰虛受傷,虛熱所致)。
脈證宜忌歌
脈浮身熱汗之松(陽邪居表,熱從汗解)。沉細身涼莫強攻(無論表里,不堪攻伐)??人哉痈?shù)(浮緩為宜,浮數(shù)大忌)。細沉腫脹定知兇(脾胃虛寒,愈不運化)。
沉遲下痢方為吉(氣血俱傷,最嫌洪數(shù))。洪數(shù)偏宜痘疹逢(陰陽充足,毒不能留)。腹痛不堪浮有力(三陰受病,浮則反常)。浮洪吐衄總無功(陽火太盛,陰血愈傷)。
陶節(jié)庵曰∶診脈之要,無論浮沉遲數(shù),但于有力無力中分別。有力者為陽,為實,為熱;無力者為陰,為虛,為寒。至哉斯言也,后賢無忽。
《血證論》(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著。八卷。闡述氣血關系,血證的病機及其療法,極有心得。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兒三五歲,可以診視,第手腕短促,三部莫分,惟以一指候之,誠非易也?!秲?nèi)經(jīng)》診視小兒,以大小緩急四脈為準。予不避僭越,體察其意,仍從浮沉遲數(shù)四脈,而以有力無力定其虛實緩急,更為明悉,比較尤為有根據(jù)。
《內(nèi)經(jīng)》脈要
黃帝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如何?
夫乳子病熱,脈見懸小者,陽癥見陰脈,本為大忌,但小而緩者,邪甚微,其愈易;小而急者,邪客深,為可慮,故以為問。
岐伯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
夫小兒以稚陽為體,而如病,紋脈現(xiàn)暗淡,肢脈至雖小,手足溫者,猶能生。以四肢為諸陽之本,陽猶在也。若四肢寒冷者,則邪勝其正,元陽去矣,故曰死也。
帝曰∶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緩者生,急者死。此言小兒之外感也。風熱中于陽分而喘鳴肩息者,脈當實大。但大而緩,則胃氣好,邪漸退,故能生;實而急,則真臟見,病日進,則死也。
此《內(nèi)經(jīng)》之旨,圣人立言簡切,而總括無余。世人不悟,視為尋常,能于此處等處著眼,則診視之要訣思過半矣。予之臨證診視,無論兇吉,則多中者,亦不外此。第意之所至,口莫能宣。竊詳經(jīng)所謂大小緩急者,亦發(fā)而不露之意。蓋大即浮洪類也,小即沉細類也,急即數(shù)也,緩即遲也,何若竟易以浮沉遲數(shù)之為得乎?再以節(jié)庵之有力無力,辨其表里虛實,誠診視小兒天然不易之妙訣。夫節(jié)庵亦一常人,而能以有力無力,辨其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雖至顯淺,至平易,亦至確當,豈真古今之人不相及耶。
四脈主病
浮脈主表(病在外),沉脈主里(病在內(nèi))。遲脈主臟(病為寒),數(shù)脈主腑(病為熱)。四至五至為遲為寒,為不足。七至八至為數(shù)為熱,為太過。
浮遲外寒,沉遲內(nèi)寒,有力實寒,無力虛寒。
浮數(shù)外熱,沉數(shù)內(nèi)熱,有力實熱,無力虛熱。
主癥∶浮而有力,風熱;無力,陰虛。沉而有力,痰食;無力,氣滯。遲而有力,為痛;無力,虛寒。數(shù)而有力,實熱;無力,瘡瘍。
總括脈要歌
太淵一指定安危,六至中和五至虧,七八熱多三四冷,浮沉遲數(shù)貴詳推,有力為陽為實熱,虛寒無力里何疑,若能留意于中取,何至望洋泣遠岐。
浮而有力實兼風(風熱皆陽,表之實也)。無力陰虛汗雨 (陰津妄泄,表之虛也)。有力而沉痰食害(痰凝食滯,結于里也)。沉而無力氣凝胸(氣滯于中,不運化也)。遲而有力多為痛(浮遲外痛,沉遲內(nèi)痛)。無力虛寒氣血虧(氣弱血衰,至虛之候)。數(shù)脈熱多終有力(數(shù)而有力,實熱何疑)。瘡痍無力熱虛攻(陰虛受傷,虛熱所致)。
脈證宜忌歌
脈浮身熱汗之松(陽邪居表,熱從汗解)。沉細身涼莫強攻(無論表里,不堪攻伐)??人哉痈?shù)(浮緩為宜,浮數(shù)大忌)。細沉腫脹定知兇(脾胃虛寒,愈不運化)。
沉遲下痢方為吉(氣血俱傷,最嫌洪數(shù))。洪數(shù)偏宜痘疹逢(陰陽充足,毒不能留)。腹痛不堪浮有力(三陰受病,浮則反常)。浮洪吐衄總無功(陽火太盛,陰血愈傷)。
陶節(jié)庵曰∶診脈之要,無論浮沉遲數(shù),但于有力無力中分別。有力者為陽,為實,為熱;無力者為陰,為虛,為寒。至哉斯言也,后賢無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