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膜入水輪睛瘡后,瘡愈坐翳侵水輪。肺肝虛熱大腸燥,日久失治傷瞳神。退熱飲軍茺蔚黑,辛防五味桔黃芩。
【注】膜入水輪者,因黑白睛上生瘡而起,愈后瘡痕不沒,漸生翳膜,侵入水輪,此乃肝經(jīng)積熱,大腸燥滯,邪熱上逆所致。宜用退熱飲子,清降其熱。
退熱飲子
大黃(一錢) 茺蔚子(二錢) 黑參(一錢) 細(xì)辛(一錢) 防風(fēng)(二錢) 五味子(五分)桔梗(二錢) 黃芩(二錢)
上為粗末,以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后去渣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