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眼科闡微》 婦人胎前產(chǎn)后眼癥

    作者: 未知

    按婦人胎前、產(chǎn)后眼癥,與常人不同,須要審癥的而用藥當,庶幾無傷胎之患。

    夫胎前產(chǎn)后,多因氣血失調(diào),以致燥火上攻,陰陽澀滯,或風邪乘虛,邪火浸淫,七情抑郁,六氣引邪。不必拘泥其翳膜紅疼,胎前惟有安胎清火,產(chǎn)后惟用養(yǎng)榮散郁。二癥須分有余不足,在氣分宜調(diào)之、散之,在血分宜補之、行之,自然愈矣。最避硝、黃等峻藥破血及泄小腸之藥。用疏利藥不妨。以婦人懷孕,其病多有余也。孕婦心脾壅熱,目赤,咽膈渴苦,煩悶多驚,用∶

    簡易知母飲

    赤茯苓 黃芩 麥冬 知母 桑白皮 黃 細甘草(各等分)

    上劑白水煎,加竹瀝一小鐘,碗內(nèi)沖服。

    孕婦蘊熱,兩目忽然失明,宜用∶

    天門冬飲子

    羌活 白茯苓 人參(各八分) 天冬 知母(鹽水炒)茺蔚子(各一錢二分) 防風 五味子(各五分)

    水煎熱服。

    孕婦外感風寒,渾身壯熱,眼花頭昏,宜用∶

    芎蘇散

    紫蘇 川芎 麥冬 白術 陳皮 干姜(炒黑) 白芍(各一兩) 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五錢,姜三片,蔥頭三段,水煎溫服。

    孕婦頭眩目昏,視物不見,蓋因胎氣有傷,熱毒上攻所致。宜服∶

    消風散

    石膏 防風 菊花 羌活 川芎 荊芥 白芷 當歸 羚羊角 甘草 大豆黃卷(炒各等分)

    為末茶調(diào),食后下三錢。

    孕婦臨月,兩目忽然不見,燈火不明,頭疼目昏,肝臟壅熱。宜服∶

    天冬飲子

    天門冬 知母 茺蔚子 防風 遼五味 茯苓 熟地 羌活 荊芥 川芎 白芍 當歸

    上劑加姜三片,水煎,食后服。

    胎前產(chǎn)后,眼內(nèi)血翳流出,爛弦、羞明。云翳等癥,宜用∶

    生黃散

    生地 茺蔚 川芎(各二錢) 桑白皮 當歸 菊花(各一錢) 赤芍(四錢) 薄荷 黃芩 黑參 白芷 木賊 防風(各三錢) 桔梗(六錢) 知母 甘草(各五錢)

    上為細末,清茶下三錢。

    產(chǎn)后目病者,血少肝虛也。蓋產(chǎn)則百脈皆動,氣血俱傷,虛而不足,風邪易入。肝虛則發(fā)生之氣弱,血少而膽失滋養(yǎng)。精汁少,則目中精膏、氣液皆失化源,所以目癥者多。

    產(chǎn)后眼昏頭暈,煩渴口干,氣少腳軟,宜服∶

    熟地黃湯

    熟地(八分) 糯米(一撮) 人參(一錢) 麥冬(一錢五分) 炙甘草(五分) 天花粉(三錢)

    姜一片,棗二枚,煎八分,溫服。

    產(chǎn)后,自午后至夜,昏花不明,宜服∶

    四物補血湯

    熟地(二兩) 香附米(酒制) 川芎 白芍(酒洗炒) 歸身(酒洗炒) 甘草(四分) 夏枯草(八分)

    共為細末,食后白湯下三錢。

    產(chǎn)后崩漏,亡血過多,致睛珠疼痛,經(jīng)水不調(diào)等癥,宜服∶

    四制香附丸

    香附(八兩分四分,酒、醋、鹽、便各煮過曬干) 黃柏(酒炒) 熟地(各一兩) 澤蘭葉 川芎(酒炒) 白芍(酒炒) 當歸(炒各兩半) 益母草(四兩忌鐵)

    共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淡鹽湯下。食遠亦可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