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促皮質素(corticotrophin,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是維持腎上腺正常形態(tài)和功能的重要激素。它的合成和分泌是垂體前葉在下丘腦促皮質素釋放激素(CRH)的作用下,在腺垂體嗜堿細胞內進行的。糖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及垂體前葉起著長負反饋作用,抑制CRH及ACTH的分泌。在生理情況下,下丘腦、垂體和腎上腺三者處于相對的動態(tài)平衡中,ACTH缺乏,將引起腎上腺皮質萎縮、分泌功能減退。ACTH還有控制本身釋放的短負反饋調節(jié)(圖33-4)。
圖34-4 下丘腦-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的調節(jié)系統(tǒng)示意圖
抑制興奮
ADH抗利尿激素 CRH促皮質素釋放激素
ACTH口服后在胃內被胃蛋白酶破壞而失效,只能注射應用。血漿t1/2為15分鐘。它在正常人的血漿濃度,晨8時為22pg/ml,晚10時為9.6pg/ml。其主要作用是促進糖皮質激素分泌,但只有在皮質功能完好時方能發(fā)揮治療作用。一般在給藥后2小時,皮質才開始分泌氫化可的松。臨床用于診斷腦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功能水平及長期使用皮質激素的停藥前后,以防止發(fā)生皮質功能不全。由于ACTH易引起過敏反應(因臨床應用制劑來自牛、羊、豬垂體),現(xiàn)已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