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病因
多由慢性淚囊炎轉變而來,原發(fā)者少見。淚囊炎癥突然加劇。使淚囊及其周圍的蜂窩組織發(fā)生急性化膿性炎癥。
二、臨床表現(xiàn)
(一)淚囊部高度紅腫、發(fā)熱、劇痛和壓痛,并可擴延至上下瞼、鼻根部及頰部,耳前及頜下淋巴結腫大,常合并有全身不適、發(fā)熱、白細胞增多等癥狀。
(二)如膿腫破潰、排膿后、癥狀減輕,但有時可形成淚囊瘺,長期不愈,或時愈時發(fā)。
三、治療
(一)早期局部熱敷,每日3~4次,點抗生素眼藥水及眼膏,全身應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炎癥消退三月后,可行淚囊鼻腔吻合術。
(二)膿腫形成后,應切開引流,炎癥反復發(fā)作或瘺管久不愈合者,應在炎癥控制后行淚囊摘除術,同時摘除瘺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令
第69號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已于2009年8月17日衛(wèi)生部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xiàn)予以發(fā)布,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部長 陳 竺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一卷。主張人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闡明補陰療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病因
多由慢性淚囊炎轉變而來,原發(fā)者少見。淚囊炎癥突然加劇。使淚囊及其周圍的蜂窩組織發(fā)生急性化膿性炎癥。
二、臨床表現(xiàn)
(一)淚囊部高度紅腫、發(fā)熱、劇痛和壓痛,并可擴延至上下瞼、鼻根部及頰部,耳前及頜下淋巴結腫大,常合并有全身不適、發(fā)熱、白細胞增多等癥狀。
(二)如膿腫破潰、排膿后、癥狀減輕,但有時可形成淚囊瘺,長期不愈,或時愈時發(fā)。
三、治療
(一)早期局部熱敷,每日3~4次,點抗生素眼藥水及眼膏,全身應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炎癥消退三月后,可行淚囊鼻腔吻合術。
(二)膿腫形成后,應切開引流,炎癥反復發(fā)作或瘺管久不愈合者,應在炎癥控制后行淚囊摘除術,同時摘除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