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巢氏云∶小兒痢如膏血者,此是赤痢,腸虛極,腸間脂與血俱下故也?!妒セ荨贩蛐貉≌撸蔁岫菊塾谘?,血入大腸故也,血隨氣循環(huán)經(jīng)絡(luò),通行臟腑,常無停滯,若為毒熱所乘,遇腸虛,血滲入于腸,則成血痢也。《寶鑒》小兒腸熱,即痢下鮮血,一如腸風(fēng)?!锻馀_·廣濟(jì)》療小兒熱毒血痢方。
犀角(十分) 地榆(六分) 蜜(三分) 地麥草(五合)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大小服之。
又方蔥白(三兩) 香豉(三合) 梔子(綿裹,七枚) 黃連(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外臺·劉氏》療小兒血痢方。
地榆 黃柏 黃連 黃芩(各六分) 馬藺子(二分) 茜根(一兩) 生姜(三分)
上七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大小量之,與一合至二合為度。
〔陳藏器〕小兒寒熱丹毒中惡注忤痢血方上,并煮草犀根汁服之。更良,生水中者,名水犀也。
《食醫(yī)心鑒》治小兒血痢方上,取生馬齒莧絞汁一合,和蜜一匙匕,空心飲之。
《圣惠》治小兒血痢煩熱口干腹痛。黃連散
黃連(去須,微炒) 犀角(屑) 白 荷根 黃芩 蔓青根 吳藍(lán)(各一兩) 白頭翁(三分)甘草(炙微赤,銼) 當(dāng)歸(銼,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血痢不瘥馬齒菜汁粥方
馬齒菜汁(一合) 蜜(半合) 粟米(一合)
上,以水一大盞煮作粥,后入二味和調(diào),食前服之。
〔張渙〕水蓼丹治血痢疳瘦。
蛇蛻皮(燒灰) 雞頭殼(燒灰存性。各一兩) 胡黃連 水蓼(各半兩。以上各搗羅為細(xì)末,次用) 朱砂(半兩) 真蘆薈 牛黃 粉霜(各細(xì)研,一分)
上件都拌勻,再研細(xì),軟飯和,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麝香湯下。量兒大小加減,不拘時候。
〔張渙〕治熱乘于血,滲入腸胃,其病則赤。黃連丹方黃連(去須,二兩) 當(dāng)歸(洗,焙干,一兩) 白頭翁 蔓青根(湯洗,焙干。各三分) 木香 川楝子(面裹、炮。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粳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茜根湯治血痢不瘥。
茜根(銼) 地榆(銼) 黃連(去須) 赤石脂 阿膠(炙熟。各一兩) 甘草(炙) 黃柏(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
〔張渙〕濃腸丹治血痢腸虛。
黃連(去須) 川楝子(各一兩) 木香 阿膠(炙) 吳茱萸(微炒) 當(dāng)歸(洗,焙干。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粟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圣效散治血痢久不瘥。
赤石脂(燒赤) 白龍骨 阿膠(炙。各一兩) 訶梨勒皮 木香 干姜(炮) 黃連 甘草(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半錢,煎粟米飲調(diào)下,食前。
〔張渙〕必效丹治血痢頻并。
川黃連(去須,二兩) 大棗(半升) 干姜(一兩) 白礬(半兩)
上件,用瓦器盛,鹽泥固濟(jì),留一竅子,以木炭火燒,煙息為度,取出,搗羅為末,白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錢乙〕附方 治小兒熱痢下血。
黃柏(去皮,半兩) 赤芍藥(四錢)
上同為細(xì)末,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粒,食前米飲送下。大者,加丸數(shù)。
《吉氏家傳》治小兒血痢方上用宣連為末,以雞子搜作餅子,炭火 令通赤,便蓋著勿令泄氣,候冷,細(xì)研??招拿罪嬒掳脲X,大人一錢。以意加減服。
又方上,只用熟水調(diào)下好郁金末半錢。
《吉氏家傳》地榆散治小兒血痢,日久不瘥。
地榆(一分,炒) 訶子(五個,炮、去皮) 陳槐 黃連(各一錢,炒)
上為細(xì)末。每服半錢或一錢,陳米飲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巢氏云∶小兒痢如膏血者,此是赤痢,腸虛極,腸間脂與血俱下故也?!妒セ荨贩蛐貉≌撸蔁岫菊塾谘?,血入大腸故也,血隨氣循環(huán)經(jīng)絡(luò),通行臟腑,常無停滯,若為毒熱所乘,遇腸虛,血滲入于腸,則成血痢也。《寶鑒》小兒腸熱,即痢下鮮血,一如腸風(fēng)?!锻馀_·廣濟(jì)》療小兒熱毒血痢方。
犀角(十分) 地榆(六分) 蜜(三分) 地麥草(五合)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大小服之。
又方蔥白(三兩) 香豉(三合) 梔子(綿裹,七枚) 黃連(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外臺·劉氏》療小兒血痢方。
地榆 黃柏 黃連 黃芩(各六分) 馬藺子(二分) 茜根(一兩) 生姜(三分)
上七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大小量之,與一合至二合為度。
〔陳藏器〕小兒寒熱丹毒中惡注忤痢血方上,并煮草犀根汁服之。更良,生水中者,名水犀也。
《食醫(yī)心鑒》治小兒血痢方上,取生馬齒莧絞汁一合,和蜜一匙匕,空心飲之。
《圣惠》治小兒血痢煩熱口干腹痛。黃連散
黃連(去須,微炒) 犀角(屑) 白 荷根 黃芩 蔓青根 吳藍(lán)(各一兩) 白頭翁(三分)甘草(炙微赤,銼) 當(dāng)歸(銼,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血痢不瘥馬齒菜汁粥方
馬齒菜汁(一合) 蜜(半合) 粟米(一合)
上,以水一大盞煮作粥,后入二味和調(diào),食前服之。
〔張渙〕水蓼丹治血痢疳瘦。
蛇蛻皮(燒灰) 雞頭殼(燒灰存性。各一兩) 胡黃連 水蓼(各半兩。以上各搗羅為細(xì)末,次用) 朱砂(半兩) 真蘆薈 牛黃 粉霜(各細(xì)研,一分)
上件都拌勻,再研細(xì),軟飯和,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麝香湯下。量兒大小加減,不拘時候。
〔張渙〕治熱乘于血,滲入腸胃,其病則赤。黃連丹方黃連(去須,二兩) 當(dāng)歸(洗,焙干,一兩) 白頭翁 蔓青根(湯洗,焙干。各三分) 木香 川楝子(面裹、炮。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粳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茜根湯治血痢不瘥。
茜根(銼) 地榆(銼) 黃連(去須) 赤石脂 阿膠(炙熟。各一兩) 甘草(炙) 黃柏(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
〔張渙〕濃腸丹治血痢腸虛。
黃連(去須) 川楝子(各一兩) 木香 阿膠(炙) 吳茱萸(微炒) 當(dāng)歸(洗,焙干。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粟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圣效散治血痢久不瘥。
赤石脂(燒赤) 白龍骨 阿膠(炙。各一兩) 訶梨勒皮 木香 干姜(炮) 黃連 甘草(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半錢,煎粟米飲調(diào)下,食前。
〔張渙〕必效丹治血痢頻并。
川黃連(去須,二兩) 大棗(半升) 干姜(一兩) 白礬(半兩)
上件,用瓦器盛,鹽泥固濟(jì),留一竅子,以木炭火燒,煙息為度,取出,搗羅為末,白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錢乙〕附方 治小兒熱痢下血。
黃柏(去皮,半兩) 赤芍藥(四錢)
上同為細(xì)末,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粒,食前米飲送下。大者,加丸數(shù)。
《吉氏家傳》治小兒血痢方上用宣連為末,以雞子搜作餅子,炭火 令通赤,便蓋著勿令泄氣,候冷,細(xì)研??招拿罪嬒掳脲X,大人一錢。以意加減服。
又方上,只用熟水調(diào)下好郁金末半錢。
《吉氏家傳》地榆散治小兒血痢,日久不瘥。
地榆(一分,炒) 訶子(五個,炮、去皮) 陳槐 黃連(各一錢,炒)
上為細(xì)末。每服半錢或一錢,陳米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