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眼乃五臟六腑之精華,上注于目而為明,如屋之有天窗也,皆從肝膽發(fā)源,內有脈道、孔竅,上通于目,而為光明,如地中泉脈流通,一有瘀塞,則水不通矣。夫目屬肝,肝主怒,怒則火動痰生,痰火阻隔肝膽脈道,則通光之竅遂蔽。是以二目昏朦,如煙如霧。目一昏花,愈生郁悶,故云:久病生郁,久郁生病。(《審視瑤函·內外二障論》)
按:臟腑之精氣為眼之營養(yǎng)源泉,但須賴脈道、孔竅之輸送,始得上承。若源泉不虛,通光之道蔽塞,精氣上承障礙,亦致眼病。這種理論在眼科臨床上,特別是對眼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識能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閉塞者,不能為用也。若目無所見,耳無所聞,鼻不聞嗅,舌不知味……悉由熱氣怫郁,玄府閉塞,而致氣液血脈營衛(wèi)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隨郁結微甚而察病之輕重也。故知熱郁于目,則無所見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則轉難辨物,由目之玄府閉小也,隔縑[1]視物之象也,或視如蠅翼者,玄府有所閉合者也,或目昏而見黑花者,由熱氣盛而發(fā)之于目。(《素問玄機原病式·論目昏赤腫翳膜皆屬于熱》)
按:本條強調熱氣怫郁是玄府閉塞的主要病因。玄府,《內經》中原指汗孔,所以稱玄府者,一因汗屬水,水色玄,二因汗由氣化,出乎玄微。劉玄素氏創(chuàng)立玄府學說,認為玄府存在于各組織器官之中,是氣機升降出入的門戶,將玄府的概念引申為奧秘之處。根據劉氏的立論,眼部玄府即為肝氣出入之門戶,即上條所言之孔竅,相當于視神經孔的部位。臨床上常把球后病變用玄府病理來闡述,因為球后病變不能直接窺見,符合劉氏引申的玄府概念。
【注釋】
[1]縑(jiān 兼):細絹。
《明醫(yī)雜著》(公元 1549 年)明.王綸(節(jié)齋)著。六卷。內容為醫(yī)論、諸證、小兒證治等,此書也受朱震亨學說的影響。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眼乃五臟六腑之精華,上注于目而為明,如屋之有天窗也,皆從肝膽發(fā)源,內有脈道、孔竅,上通于目,而為光明,如地中泉脈流通,一有瘀塞,則水不通矣。夫目屬肝,肝主怒,怒則火動痰生,痰火阻隔肝膽脈道,則通光之竅遂蔽。是以二目昏朦,如煙如霧。目一昏花,愈生郁悶,故云:久病生郁,久郁生病。(《審視瑤函·內外二障論》)
按:臟腑之精氣為眼之營養(yǎng)源泉,但須賴脈道、孔竅之輸送,始得上承。若源泉不虛,通光之道蔽塞,精氣上承障礙,亦致眼病。這種理論在眼科臨床上,特別是對眼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識能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閉塞者,不能為用也。若目無所見,耳無所聞,鼻不聞嗅,舌不知味……悉由熱氣怫郁,玄府閉塞,而致氣液血脈營衛(wèi)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隨郁結微甚而察病之輕重也。故知熱郁于目,則無所見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則轉難辨物,由目之玄府閉小也,隔縑[1]視物之象也,或視如蠅翼者,玄府有所閉合者也,或目昏而見黑花者,由熱氣盛而發(fā)之于目。(《素問玄機原病式·論目昏赤腫翳膜皆屬于熱》)
按:本條強調熱氣怫郁是玄府閉塞的主要病因。玄府,《內經》中原指汗孔,所以稱玄府者,一因汗屬水,水色玄,二因汗由氣化,出乎玄微。劉玄素氏創(chuàng)立玄府學說,認為玄府存在于各組織器官之中,是氣機升降出入的門戶,將玄府的概念引申為奧秘之處。根據劉氏的立論,眼部玄府即為肝氣出入之門戶,即上條所言之孔竅,相當于視神經孔的部位。臨床上常把球后病變用玄府病理來闡述,因為球后病變不能直接窺見,符合劉氏引申的玄府概念。
【注釋】
[1]縑(jiān 兼):細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