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蒙筌》 巴豆

    作者: 陳嘉謨

    味辛、氣溫、生溫熟寒,性烈。浮也,陽中之陽。氣薄味濃,體重而降。有大毒。生自巴郡,一名巴椒。反牽牛,惡 草。忌蘆筍醬豉冷水,畏大黃藜蘆黃連。得火為良,芫花為使。八月收采,連殼陰干。有蕩滌攻擊之能,誠斬關(guān)奪門之將。凡資治病,緩急宜分。急攻為通利水谷之方,去凈皮心膜油生用;緩治為消摩堅(jiān)積之劑,炒令煙盡黃黑熟加。(一說∶炒令黃黑似為太過,不如去心膜煮五度,換水各煮一沸佳。)雖可通腸,亦堪止瀉,世所不能知也。丹溪云∶能去胃中寒積,無寒積者忌之。《本經(jīng)》又云∶人吞一枚,便欲致死。鼠食三載,重三十斤。物性相耐,有如此夫!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孟顯
  • 作者:
    寧原
  • 作者:
    ?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yùn)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