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蒙筌》 龍骨

    作者: 陳嘉謨

    味甘,氣微寒。陽也。無毒。河東多,崖穴有。指脫者,當時臆度語;云死者,《本經》的實辭。(經云∶死龍?zhí)幉蔁o時。)雄龍骨狹而紋粗,雌龍骨廣而紋細。五色具全上品,白中黃乃次之。黑者極低,撿除勿用。舐竟粘舌不假, 脆研細方精。仍水飛淘,免著腸胃。

    畏椒漆(蜀椒、干漆、)理石,宜牛黃、人參。閉澀滑瀉大腸,收斂浮越正氣。止腸風來血及婦人帶下崩中,塞夢寐泄精并小兒驚癇風熱。辟鬼疰精物,除腸癰內疽。固虛汗,縮小便,散堅結,消癥瘕。經云∶澀可去脫,此之謂歟。龍齒(形小強,有齒狀。)定心安魂,男婦邪夢紛紜者急服;龍角(形強而實,世所稀有。)卻驚退熱,小兒痰盛發(fā)搐者宜求。

    龍涎(吐出涎沫,深澤多有。)可制香,龍腦(甚肥軟。)能斷痢。龍遺瀝粘水傍木枝,類蒲槌狀而灰色。紫梢花又別號,為陰冷無孕仙丹。龍胞胎出蜀中山澗,如干魚鱗而腥臊,景天瓦松同煎,系經閉不通要藥。

    (謨)按∶羅氏云∶龍春分登天,秋分潛淵,物之至靈者也。世俗書龍有三停九似之說。

    三停者,謂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九似者,謂角似鹿,頭似馬,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也。頭上有物如博山,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其性粗猛,畏鐵,愛珠玉、空青,而嗜燒燕肉,故嘗食燕者,不可渡海。又言畏棟(音練)葉、五色線,故漢以五色線合棟葉縛之。古有豢龍氏徒,能知其欲惡而節(jié)制之爾。噓氣成云,以蔽身體,人不可見。其聲如戛銅盤,液能發(fā)眾香。龍火與人火相反,得濕而焰,遇水乃燔。以火逐之,則燔息而焰滅矣。

    《衛(wèi)生寶鑒》曰∶龍齒安魂,虎睛定魄,此各言其類也。東方蒼龍木也,屬肝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屬肺藏魄。龍能變化,故魂游不定;虎能專靜,故魄止能守。是以魄不寧者,宜治以虎睛;魂飛揚者,宜治以龍齒。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亦在夫人達之而已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