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姜黃

    作者: 楊時泰

    江廣蜀川皆有之。根葉都似郁金。其花春生于根。與苗并出。花先葉生。入夏花爛。

    秋中漸凋。不結(jié)實。其根盤屈。黃色類生姜而圓有節(jié)。八月采根。片切曝干用。(蘇頌)近味辛苦。氣辛香。性溫燥。陽中陰也。入足太陰。亦入足厥陰經(jīng)。主治祛邪辟惡。療心腹結(jié)積冷氣。心腹脹痛。風(fēng)痹臂痛。消癰腫。及女子產(chǎn)后血氣沖心。方書治氣證痞證。脹滿喘噎。胃脘痛。腹脅肩背及臂痛痹。疝。姜黃郁金藥三物。形狀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藥則入肝。兼治氣中之血。而姜黃兼入脾。兼治氣。為不同。(瀕湖)能入手臂。

    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氣可知。(又)力行升出之機。奪土大之郁。土用行而黃中理矣。(之頤)得當(dāng)歸生地牛膝延胡肉桂。治一切積血在腹中作痛。中寒心痛難忍。姜黃一兩。桂三兩。為末。醋湯服一錢。

    附案一婦冬月怯寒頭痛。其背部重墜而痛。下引腰腿及腿肚更甚。又臂痛不能舉。醫(yī)以五積散加羌活烏藥。散寒行滯。其怯寒腰痛果除。而頭及腿腿肚右臂之痛少輕。至背部重墜而痛則毫未應(yīng)。此由只知行胃腎之氣。而不知達胸中之陽故也。夫陽受氣于胸中。背固胸中之府也。以姜黃為君。入羌活白術(shù)甘草四之一。更加附子三分。一劑知。再劑已。詳此以見姜黃能達上焦之陽。勿混于治血可也。

    〔論〕姜黃春末方生?;ú⒚绯觥J橇π猩鲋畽C以宣木火之用也。花先葉生。秋仲漸凋。是獨暢火大之用以對寒涼之治也。不結(jié)實即于八月采根。是暢火大之氣而歸于金。即并火金之力以歸乎土。有合于入脾之說也。夫火之氣以風(fēng)木昌。更以燥金化。始于木。終于金。

    歸于土。而絕不受寒水之氣以成其火金之用。是則茲物所理者氣。而所兼者血。以氣昌則血生。氣化則血暢耳。夫氣化于金。何以更歸于土。蓋金為火妻。以育離中之坎。此陽必得陰乃化也。氣化則歸于土矣。人身木火之相生。必經(jīng)于胃。而胃乃以濁中之清上注于肺?;鸾鹬嗷?。亦必歸于胃。而肺乃以清中之濁內(nèi)注于經(jīng)。下溜于海。是中土固成始而成終者也。

    一有不歸于胃者。必其火金不能相化。非氣不能生血。即血不足以化氣矣。得歸于土。則胃合脾。以達氣于三陰三陽。乃暢于臟腑。而徹于形體矣。此衛(wèi)先而營隨之義。姜黃適有合焉。

    不繆氏云。凡臂痛腹痛因于血虛。而非瘀凝氣壅作脹者。切勿誤用。誤則血愈傷。病轉(zhuǎn)劇。

    〔修治〕不宜見火。蓋辛勝是其功用。見火則辛去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