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因病理學術語。指肝腎陰虛,不能涵養(yǎng)寄居肝腎的陽火,導致相火沖逆上炎的病變。癥見眩暈頭痛,視物不明,耳鳴耳聾,易怒多夢,五心煩熱,性欲亢進,遺精早泄等。偏于肝陽亢者,治宜育陰潛陽;偏于腎火旺者,宜滋陰降火。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編,主要內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因病理學術語。指肝腎陰虛,不能涵養(yǎng)寄居肝腎的陽火,導致相火沖逆上炎的病變。癥見眩暈頭痛,視物不明,耳鳴耳聾,易怒多夢,五心煩熱,性欲亢進,遺精早泄等。偏于肝陽亢者,治宜育陰潛陽;偏于腎火旺者,宜滋陰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