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別名泉液。屬足少陽膽經。在側胸部腋中線上,腋下3寸,當?shù)谖謇唛g隙處(《針灸甲乙經》)。布有第五肋間神經的外側皮支,胸長神經的分支,胸腹臂靜脈,胸外側動、靜脈及第五肋間動、靜脈。主治胸脅滿痛、瘰疬、肩臂痛;以及肋間神經痛,腋窩淋巴結炎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條灸5-10分鐘。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說收載較多。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別名泉液。屬足少陽膽經。在側胸部腋中線上,腋下3寸,當?shù)谖謇唛g隙處(《針灸甲乙經》)。布有第五肋間神經的外側皮支,胸長神經的分支,胸腹臂靜脈,胸外側動、靜脈及第五肋間動、靜脈。主治胸脅滿痛、瘰疬、肩臂痛;以及肋間神經痛,腋窩淋巴結炎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條灸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