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證名。指腋下多汗證。見《醫(yī)林繩墨·汗》。多由肝虛挾熱或少陰挾熱所致。前者當補養(yǎng)肝血,用六味地黃丸加生杭芍;后者宜和解少陽,清化濕熱,用小柴胡湯、逍遙散加減,并可用牡礬丹擦腋下多汗處,亦可用五倍子、生牡蠣各等分,研末,敷于腋下皮膚。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nèi)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證名。指腋下多汗證。見《醫(yī)林繩墨·汗》。多由肝虛挾熱或少陰挾熱所致。前者當補養(yǎng)肝血,用六味地黃丸加生杭芍;后者宜和解少陽,清化濕熱,用小柴胡湯、逍遙散加減,并可用牡礬丹擦腋下多汗處,亦可用五倍子、生牡蠣各等分,研末,敷于腋下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