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國醫(yī)學通史》 一、劉完素的“火熱”學說

    劉完素生活時代,北宋微宗趙佶提倡的運氣學說仍在流行,他結(jié)合北方地理和北方民族體質(zhì)強勁的特點,深入闡發(fā)了火熱病機等有關(guān)理論,在治療上一改北宋用藥偏治溫燥之習,重視以寒涼藥物治療外感火熱病,開拓金元醫(yī)學發(fā)展的新局面。劉完素著作主要思想是:

    (一)以“火熱”病機立論:

    劉完素主要著作首推《素問玄機原病式》,這部書是他多年研究《內(nèi)經(jīng)》的總結(jié),他詳究了《內(nèi)經(jīng)》原文,并參合了隋·全元起、唐·王冰、宋·林億各家注擇,仲景傷寒學說而著成的。劉完索著書目的,并非是要解釋《內(nèi)經(jīng)》的經(jīng)文,而是要將《內(nèi)經(jīng)》主旨,結(jié)合運氣學說和臨床所見,演繹已說。所謂“謹率經(jīng)之所言二百余字,兼以語辭二百七十七言”,實際即指《內(nèi)經(jīng)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言病機十九條之一百七十六字,推演而成,其所以要將推演字數(shù)寫得如此清楚,可能是喚起人們的重視。

    劉完素對《內(nèi)經(jīng)·素問》病機十九條及“六氣”為病的原文逐句分別解釋。如他認為:“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掉”搖也?!把!被鑱y旋運也,是由于“風主動”的原故,風木旺,金衰不能制木,木復生火,兩動相博,為之旋轉(zhuǎn)。“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者,認為“人近火氣者,微熱則癢,熱甚則痛……灼而為瘡,皆火之用也”?!爸T濕腫滿,皆屬脾土”,“脾土,地之體也”。“土熱仍盛,則痞塞腫滿,物濕亦然”?!爸T濕膹郁,病痿,皆屬肺金”?!澳?,謂膹滿也,郁,謂奔迫也”,“痿,謂手足痿弱無力以運動也”。大抵肺主氣為陽,陽主經(jīng)清而升,肺居上部,病剛氣膹滿,奔迫,不能上升,至于手足痿弱,肺金木燥,血液衰少,不能營養(yǎng)百骸,”諸氣收引,皆屬腎水,凡收斂、引急均于寒,寒可收縮。

    至于六氣,分為風、熱、濕、火、燥、寒六類。

    風類:凡諸暴強宜、支痛、里急、筋縮之病,皆屬于風,屬厥陰風木肝膽之氣。

    熱類:凡諸病喘嘔吐酸,暴注下迫,小便濁渾,腹脹,癰疽瘡疹,吐下霍亂,鼻塞鼽衄,血溢淋悶,驚惑悲笑譫妄,皆屬于熱,屬手少陰君火之熱。

    濕類: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體重胕腫,皆屬于濕,屬足太陽脾胃之氣所致。

    火類:諸熱瞀瘛,暴暗冒昧,躁擾狂越。罵詈警駭,氣逆沖上,瘡瘍喉痹,耳鳴及聾,目昧不明,暴注瞤瘛,皆屬于火,為少陽相火之熱,心包絡三焦之氣。

    燥類:諸澀枯涸,乾勁皸揭,皆屬于燥,枯不榮旺,涸無水液,皸揭者,指皮膚啟裂,為陽明燥金肺與大腸之氣也。

    寒類: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堅痞腹?jié)M,吐利腥穢,皆屬于寒,為足太陽寒水腎與膀胱之氣所致。

    劉完素在書中無論論述五運主病,或六氣為病,均著重于陽氣、火氣和熱實相聯(lián)系。如論“吐下”時,他指出:“泄白為寒,青黃紅赤黑皆為熱也”。

    (二)“亢則害,承乃制”:

    劉完素于本書中多處引《內(nèi)經(jīng)》“亢則害,承乃制”之語,闡述陰陽變化之理,其書稱:“所謂木極似金,金極似火,火極以水,水極似土,土極似木者也,故經(jīng)曰:亢則害,承乃制。謂已亢過極則反似勝己之化也,俗未知之,認似作是,以陽為陰,失其意也”,如其論“郁結(jié)”時稱:“凡郁結(jié)甚者,轉(zhuǎn)惡寒而喜暖,所謂亢則害,承乃制,而陽極反似陰者也,俗未明之,因而妄謂寒病……”。這表明劉完素所依據(jù)的“亢則喜,承乃制”的思想,乃是他認識疾病,診斷疾病,考慮疾病標本逆從、陰陽分辨的思維過程,有一定古代樸素的辨證法因素,所以受到后世醫(yī)家的重視。

    (三)運氣學說的運用:

    按運氣學說原在《內(nèi)經(jīng)素問》中有所闡發(fā),但因文辭古奧,后世解惑者不多。至北宋劉溫舒著《素問入式運氣論奧》三卷,以《素問》百運氣最為治病之要,其書三十論,二十七圖,發(fā)明運氣之理,但仍難于使學者掌握,至北宋徽宗時,崇信道家學說,以六氣司歲,五行統(tǒng)歲,劉完素生活在這一時代,因此他著書時也不能不受運氣學說盛行的影響,并在他著作中有較突出的反映。劉完素在論述《內(nèi)經(jīng)》病機十九條時,即以“五運主病”、“六氣為病”歸類,并曾稱:“不知運氣而求醫(yī)無失者鮮矣,”但是他所提倡的運氣學說已與劉溫舒和宋徽宗所倡者有很大不同,其體現(xiàn)也就是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一書中對“五運多病”、“六氣為病“的分類和分析。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