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人火分明勢緩然,寒涼滅伏藥相兼,兩途虛實應(yīng)須別,莫使差訛致倒顛。經(jīng)云∶微者逆之。
也。(張東扶曰∶心之真陰傷,然后君火熾,用寒以益心,非為心屬火而用涼以折之也。亦救其心之真陰而火自靜耳。)且真陰藏于離宮,故曰神陰。與相火治法大相遠(yuǎn)矣。(復(fù)言可以用寒之故,張東扶曰∶火旺于南,南,離也,心也,而真火實生于腎。水旺于北,北,坎也,腎也,而真水實生于心。)名雖曰逆,實正治之法也。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人火分明勢緩然,寒涼滅伏藥相兼,兩途虛實應(yīng)須別,莫使差訛致倒顛。經(jīng)云∶微者逆之。
也。(張東扶曰∶心之真陰傷,然后君火熾,用寒以益心,非為心屬火而用涼以折之也。亦救其心之真陰而火自靜耳。)且真陰藏于離宮,故曰神陰。與相火治法大相遠(yuǎn)矣。(復(fù)言可以用寒之故,張東扶曰∶火旺于南,南,離也,心也,而真火實生于腎。水旺于北,北,坎也,腎也,而真水實生于心。)名雖曰逆,實正治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