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周慎齋遺書》 外科雜證

    凡毒,血?dú)獠蛔愣?;氣血凝滯,毒之所由發(fā)也。在初解散,三五日后,調(diào)補(bǔ)氣血。若寒涼太過,則胃氣受傷,不可救也。

    脈洪滑粗散者難愈,微澀遲緩者易痊。

    治無名腫毒方

    人參(五錢) 黃 (一兩) 肉桂(二錢) 大黃(五錢) 麻黃(二錢)

    水煎服。

    面為諸陽之會(huì),邪所不容。面上生瘡,是邪陽勝,正陽虛也。

    治發(fā)背、諸般腫毒效方

    大黃(三兩) 貝母 連翹 白芷(各一兩)

    為末,每服三錢,陳酒送下,以醉為度。

    楊梅瘡,宜十全大補(bǔ)湯,每味各一錢,加土茯苓四錢,金銀花二錢。多服。

    痔瘡用兔屎、乳香共末,酒服,日三次即愈。又用水楊梅不拘多少,煎水洗三五次,立痘癰,芝麻炒煙盡,帶白色搗成膏敷,即消。

    凡口內(nèi)、大小便出血者,不治。

    驗(yàn)案

    一人背瘡不收口,用鮮黑魚皮蓋之,日三四易,即收口。

    一人痔瘡,失血過多面黃,此脾氣下陷,宜升陽為主,補(bǔ)中益氣加五味三分,細(xì)辛一分

    一人遍體風(fēng)癬,寒熱往來。用歸身三錢,赤芍三錢五分,甘草、白芷、苡仁、神曲各一,服三十帖愈。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