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草豆蔻(面裹,炮,十個) 木豬苓(去皮) 石菖蒲 高良姜 獨(dú)活(去蘆,頭) 附子(炮制,去皮臍)麻黃 (去根) 本(去穣,土炒) 濃樸(去皮,姜汁炙) 芍藥 枳殼(去穣,面炒) 柴胡 澤瀉 白術(shù) 細(xì)辛 防風(fēng)(去蘆,頭) 藿香 半夏(姜汁制,各半兩) 甘草(炙,一兩) 茯苓(半兩)
上銼碎,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盅半,煮取八分,去滓熱服,余滓兩服,合為一服,重煎空心服。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草豆蔻(面裹,炮,十個) 木豬苓(去皮) 石菖蒲 高良姜 獨(dú)活(去蘆,頭) 附子(炮制,去皮臍)麻黃 (去根) 本(去穣,土炒) 濃樸(去皮,姜汁炙) 芍藥 枳殼(去穣,面炒) 柴胡 澤瀉 白術(shù) 細(xì)辛 防風(fēng)(去蘆,頭) 藿香 半夏(姜汁制,各半兩) 甘草(炙,一兩) 茯苓(半兩)
上銼碎,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盅半,煮取八分,去滓熱服,余滓兩服,合為一服,重煎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