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yàn)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查古籍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yàn)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diǎn)、刀割等法,都切實(shí)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xué)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yàn),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lán)本修訂而成。
肺原性心臟病患者,屬于慢性心肺功能不全所致心力衰竭,是一種累及全身臟腑的疾病,故其脾胃功能也很虛弱,對患者的日常飲食,宜以清淡為主,給予容易消化而富有營養(yǎng)食物。日常應(yīng)以粗糧,新鮮蔬菜、蛋類及瘦肉為主。多吃些水果以補(bǔ)充維生素。陽虛浮腫期間,應(yīng)給低鹽飲食,以防鈉水潴留,心臟負(fù)擔(dān)加重。內(nèi)臟瘀血期間,消化不良,腸胃脹滿,忌食產(chǎn)氣食物,如生蘿卜、豆類及其制品,避免腸胃脹氣影響心臟功能。心悸、失眠期間,避免濃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新鮮蔬菜最好選食菜芯、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菠菜、油麥菜、胡蘿卜、豆苗、西紅柿等,這類蔬菜不僅含有大量維生素,且有清熱祛痰利便的功效。豆類及豆制品,可提供優(yōu)質(zhì)蛋白,補(bǔ)益久病之消耗,但在內(nèi)臟瘀血期間忌用。另日常應(yīng)選食能健脾補(bǔ)腎益肺理氣祛痰之食品,如百合、枇杷、橘子、蓮子、杏仁、薏米、核桃、芡實(shí)、大棗、蜂蜜等。
下列各種飲膳,可根據(jù)患者的病證選用。
1.紫蘇粥
白米50g,如常煮粥,臨熟加蘇葉10g。
適用于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時(shí),有形寒背冷,寒痰犯肺者。
2.人參湯
紅參30g、橘皮10g、蘇葉15g、砂糖150g,加水3000ml,煎水代茶飲。
適用于肺心病患者之肺虛咳喘,面白少華,精神疲怠者。
3.五味子湯
北五味子50g、紫蘇葉18g、人參12g、砂糖100g。上藥料加水3000ml,煎至1500ml,濾去渣,澄清任意服之。
適用于肺心病患者之肺腎兩虛型的急性發(fā)作期,或緩解期服用均可。有益氣、止咳、平喘的作用。
4.羅漢果燉豬肺
羅漢果1枚、豬肺50g。豬肺切碎,擠去泡沫,與羅漢果同煮至熟透。調(diào)味食用。
適用于肺心臟病患者之肺熱或燥熱型,有清肺化痰,潤燥止咳作用。
5.杏梨飲
杏仁10g(去皮尖打碎)、鴨梨大者1個(gè)、冰糖適量。先將鴨梨切塊去核,與杏仁同煮。梨熟加入冰糖少許,不拘時(shí)飲用。
適用于肺心病患者之屬痰熱壅肺,咳嗽,黃痰,咯痰不利時(shí);或緩解期中表現(xiàn)為陰虛內(nèi)熱,咳嗽痰少者。
6.百合杏仁粥
百合(新鮮者)50g、杏仁10g、上等米50g、白糖適量。
先煮米數(shù)沸后,放入百合,杏仁(去皮尖),再煮至粥成加糖。
適用于肺心病咳嗽,痰稠,咯痰不利,口舌干燥的患者。
7.川貝冰糖米飲湯
川貝母10g、米湯500ml、冰糖30g。川貝母研末,與冰糖一起放入米湯內(nèi),隔水燉15分鐘,調(diào)勻,于早、晚溫服。
適用于肺心病患者痰熱壅肺,痰少粘稠,咯痰不利,咽干口燥等癥。
8.腐皮白果粥
白果10~15g、豆腐皮30~45g、粳米30~60g。白果去皮及心,豆腐皮切碎,與粳米同煮為稀粥。一日2次,空腹食用。
本品有補(bǔ)氣養(yǎng)胃,消痰斂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于肺心病患者緩解期中咳喘,痰多胃納不好者。
9.桑皮豬肺
桑白皮10g、豬肺1000g、胡蘿卜20g、木耳5g、蔥白10g、鮮姜5g、花椒5g、胡椒面2g、紹酒10g、香菜3g、香油5g、精鹽3g、味精3g。將豬肺用水沖洗干凈,放入鍋內(nèi)煮透,撈出切片,放入砂鍋內(nèi),加入清水、桑白皮、蔥白、鮮姜片、花椒(用紗布包上)、紹酒、精鹽燉熟(約一小時(shí))、揀去桑白皮、蔥段、姜片、花椒袋、再加入味精、香菜、胡椒面即可食用。
本品清肺、平喘,利水消腫的作用。適用于肺心病之痰熱壅盛:咳嗽、痰喘、下肢浮腫等癥。
10.三七豬心
三七粉4g、豬心200g、紹酒2g、生姜2g、水發(fā)木耳2g、白糖2g、醬油3g、精鹽1g、胡椒粉1g、蛋清50g、香油2g、味精5g、淀粉10g。將豬心用刀切成薄片,放碗內(nèi)加蛋清、精鹽、胡椒粉、淀粉漿好。把三七粉、紹酒、醬油、白糖、味精、姜末加水兌成汁鹵備用。炒勺內(nèi)放油適量,燒至4~5成熟時(shí),把漿好的豬心片,放入油中滑開,倒入漏勺內(nèi),在原熱炒勺內(nèi)放姜末少許,待炒出味后,把滑好的豬心片,木耳倒入,翻炒幾下,再將碗內(nèi)鹵汁潑流入勺,翻炒均勻,淋入香油即可食用。
適用于肺心病之血瘀傷絡(luò),痰瘀阻肺型之血脈不通,或瘀血未散的患者。
11.姜附燒狗肉
熟附片30g、生姜159g、狗肉1000g、大蒜、蔥、菜油適量。將狗肉冼凈,切成小塊;將生姜煨熟備用。將熟附片放入鋁鍋(或砂鍋)內(nèi),先熬煎2小時(shí),然后將狗肉、大蒜、生姜放入,加水適量燉煮,直至狗肉燉爛即成。食用時(shí),可分多餐服食,一次不宜過飽。
本品有溫腎散寒,壯陽益精作用。適用于肺腎兩虛,陽虛積飲的肺心病患者食用,但有外感時(shí)禁食用。
12.龍眼丹參湯
桂圓肉30g、遠(yuǎn)志肉15g、丹參15g。水煎加紅糖,每天2次代茶。
本方有養(yǎng)血安神,補(bǔ)益心脾,活血化瘀作用。對肺心病患者兼有內(nèi)臟瘀血腹脹的癥狀者可經(jīng)常服用。
13.真武膏
熟附子40g、桂枝30g、黨參50g、白芍30g、白術(shù)40g、甘草20g、茯苓粉100g、生姜30g榨汁。將前6種藥加水2500ml,煎取適量收膏,加入生姜汁、茯苓粉、蜂蜜適量以甜為度,調(diào)勻煮沸,待涼裝瓶。每次服30ml,每日3次。
本方為溫陽利水傳統(tǒng)方劑。適用于肺心病的陽虛水泛型患者。
14.參附膏
人參15g、熟附片10g(先煎),煎取濃汁,加白糖適量收膏,每服10ml,每日3次。
本方為回陽固脫的傳統(tǒng)方劑,適用于肺脾腎陽虛所致的脫證、危證患者。此方制用膏劑,成為緩效方劑,可在心衰緩解后,一二日內(nèi)服用,但由于此方是大補(bǔ)大溫,不宜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