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老年便秘主要分為實秘和虛秘兩類,可分別采用清熱潤腸,順氣行滯,益氣潤腸,養(yǎng)血潤燥,溫陽通便等法。
1.虛秘
(1)津血不足
主證:便秘干結如羊糞球,排便努掙,口干,食香不敢多進,有時煩躁易怒,頭暈、心悸,失眠,面色、爪甲?白無華,舌質嫩或紅少津,苔薄白,脈細或細數(shù)。
治法:養(yǎng)血潤腸。
選方:四物湯(《和劑局方》)合增液湯(《溫病條辨》)加減。
藥物:當歸15g、首烏20g、玄參15g、熟地12g、白芍20g、麥冬12g、火麻仁30g、肉蓯蓉12g。
加減:腹脹明顯加厚樸、枳殼;口舌生瘡加槐角。
(2)氣虛便秘
主證:糞蓄腸間而無便意,或雖有便意而臨廁努掙無力,艱澀難出,掙則汗出氣短,便后乏力,伴頭暈疲乏,面色?白,食少、納呆;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
治法:補中升陽通便。
選方: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加減。
藥物:黨參12g、黃芪30g、白術60g、當歸12g、炙甘草9g、陳皮8g、柴胡12g、升麻12g、肉蓯蓉15g。
加減:小便清長加肉桂。
(3)陽虛便秘
主證:大便干澀,排出困難,畏寒肢冷,小便清長,面色?白、舌質淡,苔薄白潤,脈沉遲。
治法:溫陽通便。
選方:濟川煎(《景岳全書》)加減。
藥物:當歸12g、牛膝10g、肉蓯蓉15g、升麻12g、枳殼10g、熟附子12g。
加減:寒甚加肉桂。
2.實秘
(1)氣滯便秘
主證:腹脹胸悶,矢氣多,時而腹痛無定處,大便秘結欲便不得,便后脹滿可緩解,或便后仍覺不爽,舌苔薄膩,脈弱。
治法:理氣行滯。
選方:四逆散(《傷寒論》)加減。
藥物:柴胡12g、枳實12g、白芍20g、炙甘草9g、杏仁12g、全瓜蔞35g、萊菔子12g。
加減:口干、口苦或舌苔薄黃加大黃。
(2)郁熱便秘
主證:大便干結,小便短赤,面紅身熱,口干,口臭、心煩,舌質紅,苔黃燥,脈數(shù)。
治法:清熱潤腸。
選方:麻仁丸(《傷寒論》)加減。
藥物:麻子仁30g、白芍20g、枳實12g、大黃9g、厚樸10g、杏仁12g、甘草9g。
加減:口干舌燥無津加生地、玄參、天冬。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老年便秘主要分為實秘和虛秘兩類,可分別采用清熱潤腸,順氣行滯,益氣潤腸,養(yǎng)血潤燥,溫陽通便等法。
1.虛秘
(1)津血不足
主證:便秘干結如羊糞球,排便努掙,口干,食香不敢多進,有時煩躁易怒,頭暈、心悸,失眠,面色、爪甲?白無華,舌質嫩或紅少津,苔薄白,脈細或細數(shù)。
治法:養(yǎng)血潤腸。
選方:四物湯(《和劑局方》)合增液湯(《溫病條辨》)加減。
藥物:當歸15g、首烏20g、玄參15g、熟地12g、白芍20g、麥冬12g、火麻仁30g、肉蓯蓉12g。
加減:腹脹明顯加厚樸、枳殼;口舌生瘡加槐角。
(2)氣虛便秘
主證:糞蓄腸間而無便意,或雖有便意而臨廁努掙無力,艱澀難出,掙則汗出氣短,便后乏力,伴頭暈疲乏,面色?白,食少、納呆;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
治法:補中升陽通便。
選方: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加減。
藥物:黨參12g、黃芪30g、白術60g、當歸12g、炙甘草9g、陳皮8g、柴胡12g、升麻12g、肉蓯蓉15g。
加減:小便清長加肉桂。
(3)陽虛便秘
主證:大便干澀,排出困難,畏寒肢冷,小便清長,面色?白、舌質淡,苔薄白潤,脈沉遲。
治法:溫陽通便。
選方:濟川煎(《景岳全書》)加減。
藥物:當歸12g、牛膝10g、肉蓯蓉15g、升麻12g、枳殼10g、熟附子12g。
加減:寒甚加肉桂。
2.實秘
(1)氣滯便秘
主證:腹脹胸悶,矢氣多,時而腹痛無定處,大便秘結欲便不得,便后脹滿可緩解,或便后仍覺不爽,舌苔薄膩,脈弱。
治法:理氣行滯。
選方:四逆散(《傷寒論》)加減。
藥物:柴胡12g、枳實12g、白芍20g、炙甘草9g、杏仁12g、全瓜蔞35g、萊菔子12g。
加減:口干、口苦或舌苔薄黃加大黃。
(2)郁熱便秘
主證:大便干結,小便短赤,面紅身熱,口干,口臭、心煩,舌質紅,苔黃燥,脈數(shù)。
治法:清熱潤腸。
選方:麻仁丸(《傷寒論》)加減。
藥物:麻子仁30g、白芍20g、枳實12g、大黃9g、厚樸10g、杏仁12g、甘草9g。
加減:口干舌燥無津加生地、玄參、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