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猴子疳∶名二粉散。是癥從肛門,或陰囊邊紅暈爛起,漸至皮膚,不結(jié)靨,或眼梢口旁亦紅遍身綠豆粉(一兩)標朱(一兩)冰片(一分或二三分亦可)輕粉(一錢半)上為極細末,將金汁調(diào)鵝毛蘸敷上。如無金汁,雪水亦可,或用燈心甘草湯亦可。一方∶輕乳母煎藥方∶小兒患猴疳,乳母亦宜服藥,量精神強弱,服分數(shù)不拘。
黃連金銀花連翹甘草赤芍當歸牛膝桔梗黑山梔薄荷木通上各等分,用新汲水煎,渣再煎,食遠服。
頭耳疳瘡∶將明松香,用草紙卷之,浸菜油內(nèi)半日取出,點火將淋下油,加飛丹、枯礬在內(nèi)調(diào)勻,冷定頭面疳瘡∶黃丹(三錢)枯礬(一錢)黃柏(三錢)銅綠(三錢)白芷(三錢)共研細,菜油調(diào)搽,一二次必愈。
頭上疳瘡∶明松香一兩,入蔥管內(nèi)煮過,待冷干了,同飛丹一兩,過頭發(fā)三錢,研細,菜油調(diào)搽。
又方∶飛丹(五錢)搽面宮粉(三錢)明松香(一兩)將蔥管數(shù)根,入松香在內(nèi),水煮數(shù)滾,去蔥曬干研末,五倍子將銅杓焙黑,略有微煙取出研治面耳疳瘡下疳諸般惡癥∶樟腦(二兩)銅青輕粉楓子肉(各一兩)蛇床子(二兩)雄黃黃丹寒水石硫黃(共為細末,豬油調(diào)搽。
痧痘后走馬牙疳∶明礬(五分)冰片(一分半)白硼砂(二錢)人中白(一錢)皮硝(一錢)雄黃牛糞尖(共研細末,吹入患處立愈。
小兒痘后痧后牙疳方∶雄黃牛糞尖。須用經(jīng)霜者妙,瓦上炒成灰存性,每錢入冰片二分研細治小兒走馬牙疳方∶用女人溺桶中白,以火過,研末一錢,銅綠三分,麝香一分。
共為末,搽患處即愈。
小兒口疳∶并治走馬牙疳。
冰片(一分五厘)甘草(二分)兒茶(二分)龍骨(一分二厘)黃柏(五厘)薄荷(五分)春夏用薄荷五分,兒茶二分;秋冬用薄荷三分五厘,兒茶一分五厘。腐爛者,方加龍骨。
走口疳吹藥∶人中白(一兩)黃柏末(一兩)青黛(一錢)枯礬(三錢)冰片(少許)文蛤(三錢)紫甘共為細末,吹之立愈。
集仙固齒丹∶五倍(三分)龍骨(二分)甘草(三分)蔗皮灰(五分)人中白(五分)黃柏末(三分)青黃牛糞尖(一個炙存性)共為細末吹之。
治小兒口瘡,并治牙疳∶人龍用尿洗凈,瓦上焙脆研細,和青黛少許,冰片少許,研勻搽之立愈。
珠薈散∶治小兒五疳積發(fā)熱,牙疳并花后牙疳。
真蘆薈(五分)龍腦薄荷葉(五分)珍珠(四分研至無聲)真青黛(三分)官硼砂(二分)上為極細末,瓷瓶貯好,以蠟塞口,勿令泄氣,臨用吹患處。
治小兒疳疾∶用蝦蟆一個,放在瓶內(nèi),將紙封口,過七日,再用洗凈糞中蛆,不拘多少,入瓶中,任蝦蟆治頭面疳瘡,及白泡濕毒等瘡,并治痘后翻疤,婦人蝕瘡神效。
五倍子(一兩去蛀屑微焙)枯礬(二錢五分)沒藥(二錢去油)飛丹(五錢湯泡淡炒)蛇床(二錢去油)共為極細末,將老松香和熟豬油卷在青客布內(nèi),以火燃之,滴油于碗內(nèi),待冷將油調(diào)藥搽之消疳無價散∶治小兒疳積,并治疳眼。
石決明(一兩半過)爐甘石(五錢童便)滑石(五錢)雄黃(二錢)朱砂冰片(五分)海螵蛸(五錢去殼)共為細末,量兒大小,三分或五六七分,用不落水雞肝,竹刀切片,上開下連,摻藥在內(nèi),雞肝藥∶滑石(六錢水飛)雄黃(二錢)朱砂(三錢水飛忌見火)冰片(三分)石決明(一兩半)共為末,每雞肝一具,入藥末五分,陳酒米泔各半盞,飯上蒸熟食之,開瞽復明。
又方∶每疳積夜眼方∶名五色雞肝散。
石決明(一兩九孔者童便)爐甘石(六錢)赤石脂(五錢)朱砂(五錢水飛不見火)各研極細末,每歲一分,用不落水雞肝一具,竹刀切開,摻藥在內(nèi),箬包扎,瓦罐內(nèi)米泔煮治小兒夜盲,或疳積后目閉翳膜者∶羯羊肝(一具)谷精草(一握)瓦罐內(nèi)煮熟,不時食之甚效。
小兒咳嗽發(fā)喘,鼻扇肺脹∶名百花礬。
透明白生礬(一錢研極細末)用生白蜜三四錢調(diào)和,放舌上,徐徐吃下即愈。
治小兒痞塊∶名三反膏。
生甘草甘遂莧菜(各三錢)鱉肉(一兩)砂(一錢)木鱉子肉(四個去殼)加蔥白七根,入蜜少許,搗成膏,攤狗皮上貼之,如藥略干,加蔥蜜潤下,用二次愈。
治蟲∶朝吃榧子三四個,下午吃使君子三四個,其蟲即盡。但須兼服補脾胃藥,不然蟲盡則傷人,治小兒蟲積方∶榧子二三斤,陸續(xù)吃完即愈。
蒜螺丹∶治小兒水腫腹脹,小便不利。
大田螺(四個)大蒜(五個)車前(三錢)麝香(少許)上前三味同研,后加麝香再研為餅,每用一個貼臍中,將膏藥護之,水從小便出。
兌金丸∶有黃黑二種,通治小兒百病,二種藥共十四兩。
白丑(黃者用。二兩,去殼,磨極細,頭末。)大黃(二兩)川連(三錢)雄黃(二兩)膽?。O大者,用至黃煙出為度黛(一兩)石膏(一兩)滑石(一兩)胡連(三錢)神曲(五錢)上二種丸藥,俱用生研,水法丸如米粞之小,每歲各一丸,勻服,早晚各進一次。
陽春白雪糕∶補養(yǎng)脾胃。
白茯苓(四兩)山藥(四兩炒)芡實(四兩)蓮肉(四兩去心)陳倉米(半升)糯米(半升)先將藥米粉蒸熟,再入白糖,印作餅子曬干。
鍋焦丸∶小兒常用健脾消食。
鍋焦(炒黃三斤)神曲(四兩炒)砂仁(二兩炒)山楂(四兩蒸)蓮肉(四兩去心)雞肫皮共為細末,加白糖米粉和勻,焙作餅用。
肥兒丸∶常用可免飲食傷脾之癥。
山藥(二兩炒)茯苓白扁豆(炒)五谷蟲(淘洗凈炒)山楂(炒)白芍(炒)麥芽(炒)兩)生甘草(七錢)蜜丸綠豆大,每服一錢。
小兒胎痰,獨生一個白色不紅者∶南星半夏川烏草烏俱生用等分研末,或蔥蜜,或雞鴨蛋清調(diào)敷,一切外癥,色白者皆可用。
胎癩∶名粉艾丹。
先用豬膽汁浴凈,再用宮粉調(diào)涂碗內(nèi)曬干,用艾熏至老黃色,取下為末,絹袋撲之。
小兒白禿癩瘡∶名美首膏。
百草霜(一兩)雄黃(一兩)膽礬(六錢)輕粉(一錢)榆樹皮(三錢)用鍛石窯內(nèi)燒紅流結(jié)土渣四兩,共為細末,豬膽汁調(diào),剃頭后搽之,神方也。
治白禿頭瘡方∶俗稱臘梨頭。
用皂礬(一錢炒紅)土楝樹子(三錢炒)黃豆(五錢炒焦)川椒(一錢炒出汗)共研極細,以豆腐泔水洗之,待燥,用地瀝青調(diào)搽隨愈。
小兒頭上黃水瘡及禿痂神效,名香粉油∶黃丹(一兩水飛)無名異(一錢炒)宮粉(一錢炒)輕粉(三分炒)片松香二兩為末,入蔥管內(nèi),用線扎定,水煮融化,去蔥候干,共為細末,香油調(diào)搽神效。
治黃水瘡∶八寶丹。
螵蛸(一兩去骨)赤石脂(一錢二分)文蛤(一錢二分炒焦)白龍骨(八錢)兒茶(一錢)共為末,摻上神效。
治小兒黃水瘡∶不論頭面遍身俱有,水流濕處即生。
用鉛粉不拘多少研細,井花水濃調(diào)糊干大碗內(nèi),將艾火煙熏復碗內(nèi)粉,熏至綠色為度,取下治黃水瘡方∶石膏(三錢)龍骨(三錢)片松香(三錢)白礬(三錢)上藥共研細末,以雞蛋黃熬油,和前藥敷上。
治小兒體肥,耳后腋下陰間濕癢者∶用海螵蛸研末,炒微黃敷之甚良。其次用宮粉敷之亦好。
治小兒拱頭∶銅綠(八錢)杏仁(七十五粒去皮尖)木鱉子(五個去殼)乳香(五錢)沒藥(五錢)血竭共搗成千捶膏貼之。
治小兒拱頭∶名綠燕丹。
取多年地瀝青,入銅杓內(nèi)熬滾去渣,再入銅綠生礬燕窩泥調(diào)勻搽。
又方∶用死貓頭一個,在瓦上焦黑存性研末,摻在加味太乙膏上,貼之即愈。
小兒鼻衄不能吃乳∶鮮生地黃,搗爛取汁灌之即愈。
砭小兒丹法∶小兒頭上生游丹欲砭者,必令臥在凳上,將腳跟一頭,用磚二塊墊起凳腳,以墜毒瓦斯于頭頂生矣赤游丹∶青黛(二分)雄黃(五厘)蜒蚰(一條)用瓦松一枝,同打爛絞汁敷。
又方∶活蜒蚰蔥頭飛面雞子白調(diào)敷。一方∶加白蜜少許。
小兒遺尿∶用不落水雞一具,雞腸一條,豬尿胞一個,各炙焦為細末,每服一錢,黃酒送下,女用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 一卷。先論口齒、喉舌之證,分為六門,次論骨鯁、諸蟲、體氣的治法 ,也分六門,末附方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猴子疳∶名二粉散。是癥從肛門,或陰囊邊紅暈爛起,漸至皮膚,不結(jié)靨,或眼梢口旁亦紅遍身綠豆粉(一兩)標朱(一兩)冰片(一分或二三分亦可)輕粉(一錢半)上為極細末,將金汁調(diào)鵝毛蘸敷上。如無金汁,雪水亦可,或用燈心甘草湯亦可。一方∶輕乳母煎藥方∶小兒患猴疳,乳母亦宜服藥,量精神強弱,服分數(shù)不拘。
黃連金銀花連翹甘草赤芍當歸牛膝桔梗黑山梔薄荷木通上各等分,用新汲水煎,渣再煎,食遠服。
頭耳疳瘡∶將明松香,用草紙卷之,浸菜油內(nèi)半日取出,點火將淋下油,加飛丹、枯礬在內(nèi)調(diào)勻,冷定頭面疳瘡∶黃丹(三錢)枯礬(一錢)黃柏(三錢)銅綠(三錢)白芷(三錢)共研細,菜油調(diào)搽,一二次必愈。
頭上疳瘡∶明松香一兩,入蔥管內(nèi)煮過,待冷干了,同飛丹一兩,過頭發(fā)三錢,研細,菜油調(diào)搽。
又方∶飛丹(五錢)搽面宮粉(三錢)明松香(一兩)將蔥管數(shù)根,入松香在內(nèi),水煮數(shù)滾,去蔥曬干研末,五倍子將銅杓焙黑,略有微煙取出研治面耳疳瘡下疳諸般惡癥∶樟腦(二兩)銅青輕粉楓子肉(各一兩)蛇床子(二兩)雄黃黃丹寒水石硫黃(共為細末,豬油調(diào)搽。
痧痘后走馬牙疳∶明礬(五分)冰片(一分半)白硼砂(二錢)人中白(一錢)皮硝(一錢)雄黃牛糞尖(共研細末,吹入患處立愈。
小兒痘后痧后牙疳方∶雄黃牛糞尖。須用經(jīng)霜者妙,瓦上炒成灰存性,每錢入冰片二分研細治小兒走馬牙疳方∶用女人溺桶中白,以火過,研末一錢,銅綠三分,麝香一分。
共為末,搽患處即愈。
小兒口疳∶并治走馬牙疳。
冰片(一分五厘)甘草(二分)兒茶(二分)龍骨(一分二厘)黃柏(五厘)薄荷(五分)春夏用薄荷五分,兒茶二分;秋冬用薄荷三分五厘,兒茶一分五厘。腐爛者,方加龍骨。
走口疳吹藥∶人中白(一兩)黃柏末(一兩)青黛(一錢)枯礬(三錢)冰片(少許)文蛤(三錢)紫甘共為細末,吹之立愈。
集仙固齒丹∶五倍(三分)龍骨(二分)甘草(三分)蔗皮灰(五分)人中白(五分)黃柏末(三分)青黃牛糞尖(一個炙存性)共為細末吹之。
治小兒口瘡,并治牙疳∶人龍用尿洗凈,瓦上焙脆研細,和青黛少許,冰片少許,研勻搽之立愈。
珠薈散∶治小兒五疳積發(fā)熱,牙疳并花后牙疳。
真蘆薈(五分)龍腦薄荷葉(五分)珍珠(四分研至無聲)真青黛(三分)官硼砂(二分)上為極細末,瓷瓶貯好,以蠟塞口,勿令泄氣,臨用吹患處。
治小兒疳疾∶用蝦蟆一個,放在瓶內(nèi),將紙封口,過七日,再用洗凈糞中蛆,不拘多少,入瓶中,任蝦蟆治頭面疳瘡,及白泡濕毒等瘡,并治痘后翻疤,婦人蝕瘡神效。
五倍子(一兩去蛀屑微焙)枯礬(二錢五分)沒藥(二錢去油)飛丹(五錢湯泡淡炒)蛇床(二錢去油)共為極細末,將老松香和熟豬油卷在青客布內(nèi),以火燃之,滴油于碗內(nèi),待冷將油調(diào)藥搽之消疳無價散∶治小兒疳積,并治疳眼。
石決明(一兩半過)爐甘石(五錢童便)滑石(五錢)雄黃(二錢)朱砂冰片(五分)海螵蛸(五錢去殼)共為細末,量兒大小,三分或五六七分,用不落水雞肝,竹刀切片,上開下連,摻藥在內(nèi),雞肝藥∶滑石(六錢水飛)雄黃(二錢)朱砂(三錢水飛忌見火)冰片(三分)石決明(一兩半)共為末,每雞肝一具,入藥末五分,陳酒米泔各半盞,飯上蒸熟食之,開瞽復明。
又方∶每疳積夜眼方∶名五色雞肝散。
石決明(一兩九孔者童便)爐甘石(六錢)赤石脂(五錢)朱砂(五錢水飛不見火)各研極細末,每歲一分,用不落水雞肝一具,竹刀切開,摻藥在內(nèi),箬包扎,瓦罐內(nèi)米泔煮治小兒夜盲,或疳積后目閉翳膜者∶羯羊肝(一具)谷精草(一握)瓦罐內(nèi)煮熟,不時食之甚效。
小兒咳嗽發(fā)喘,鼻扇肺脹∶名百花礬。
透明白生礬(一錢研極細末)用生白蜜三四錢調(diào)和,放舌上,徐徐吃下即愈。
治小兒痞塊∶名三反膏。
生甘草甘遂莧菜(各三錢)鱉肉(一兩)砂(一錢)木鱉子肉(四個去殼)加蔥白七根,入蜜少許,搗成膏,攤狗皮上貼之,如藥略干,加蔥蜜潤下,用二次愈。
治蟲∶朝吃榧子三四個,下午吃使君子三四個,其蟲即盡。但須兼服補脾胃藥,不然蟲盡則傷人,治小兒蟲積方∶榧子二三斤,陸續(xù)吃完即愈。
蒜螺丹∶治小兒水腫腹脹,小便不利。
大田螺(四個)大蒜(五個)車前(三錢)麝香(少許)上前三味同研,后加麝香再研為餅,每用一個貼臍中,將膏藥護之,水從小便出。
兌金丸∶有黃黑二種,通治小兒百病,二種藥共十四兩。
白丑(黃者用。二兩,去殼,磨極細,頭末。)大黃(二兩)川連(三錢)雄黃(二兩)膽?。O大者,用至黃煙出為度黛(一兩)石膏(一兩)滑石(一兩)胡連(三錢)神曲(五錢)上二種丸藥,俱用生研,水法丸如米粞之小,每歲各一丸,勻服,早晚各進一次。
陽春白雪糕∶補養(yǎng)脾胃。
白茯苓(四兩)山藥(四兩炒)芡實(四兩)蓮肉(四兩去心)陳倉米(半升)糯米(半升)先將藥米粉蒸熟,再入白糖,印作餅子曬干。
鍋焦丸∶小兒常用健脾消食。
鍋焦(炒黃三斤)神曲(四兩炒)砂仁(二兩炒)山楂(四兩蒸)蓮肉(四兩去心)雞肫皮共為細末,加白糖米粉和勻,焙作餅用。
肥兒丸∶常用可免飲食傷脾之癥。
山藥(二兩炒)茯苓白扁豆(炒)五谷蟲(淘洗凈炒)山楂(炒)白芍(炒)麥芽(炒)兩)生甘草(七錢)蜜丸綠豆大,每服一錢。
小兒胎痰,獨生一個白色不紅者∶南星半夏川烏草烏俱生用等分研末,或蔥蜜,或雞鴨蛋清調(diào)敷,一切外癥,色白者皆可用。
胎癩∶名粉艾丹。
先用豬膽汁浴凈,再用宮粉調(diào)涂碗內(nèi)曬干,用艾熏至老黃色,取下為末,絹袋撲之。
小兒白禿癩瘡∶名美首膏。
百草霜(一兩)雄黃(一兩)膽礬(六錢)輕粉(一錢)榆樹皮(三錢)用鍛石窯內(nèi)燒紅流結(jié)土渣四兩,共為細末,豬膽汁調(diào),剃頭后搽之,神方也。
治白禿頭瘡方∶俗稱臘梨頭。
用皂礬(一錢炒紅)土楝樹子(三錢炒)黃豆(五錢炒焦)川椒(一錢炒出汗)共研極細,以豆腐泔水洗之,待燥,用地瀝青調(diào)搽隨愈。
小兒頭上黃水瘡及禿痂神效,名香粉油∶黃丹(一兩水飛)無名異(一錢炒)宮粉(一錢炒)輕粉(三分炒)片松香二兩為末,入蔥管內(nèi),用線扎定,水煮融化,去蔥候干,共為細末,香油調(diào)搽神效。
治黃水瘡∶八寶丹。
螵蛸(一兩去骨)赤石脂(一錢二分)文蛤(一錢二分炒焦)白龍骨(八錢)兒茶(一錢)共為末,摻上神效。
治小兒黃水瘡∶不論頭面遍身俱有,水流濕處即生。
用鉛粉不拘多少研細,井花水濃調(diào)糊干大碗內(nèi),將艾火煙熏復碗內(nèi)粉,熏至綠色為度,取下治黃水瘡方∶石膏(三錢)龍骨(三錢)片松香(三錢)白礬(三錢)上藥共研細末,以雞蛋黃熬油,和前藥敷上。
治小兒體肥,耳后腋下陰間濕癢者∶用海螵蛸研末,炒微黃敷之甚良。其次用宮粉敷之亦好。
治小兒拱頭∶銅綠(八錢)杏仁(七十五粒去皮尖)木鱉子(五個去殼)乳香(五錢)沒藥(五錢)血竭共搗成千捶膏貼之。
治小兒拱頭∶名綠燕丹。
取多年地瀝青,入銅杓內(nèi)熬滾去渣,再入銅綠生礬燕窩泥調(diào)勻搽。
又方∶用死貓頭一個,在瓦上焦黑存性研末,摻在加味太乙膏上,貼之即愈。
小兒鼻衄不能吃乳∶鮮生地黃,搗爛取汁灌之即愈。
砭小兒丹法∶小兒頭上生游丹欲砭者,必令臥在凳上,將腳跟一頭,用磚二塊墊起凳腳,以墜毒瓦斯于頭頂生矣赤游丹∶青黛(二分)雄黃(五厘)蜒蚰(一條)用瓦松一枝,同打爛絞汁敷。
又方∶活蜒蚰蔥頭飛面雞子白調(diào)敷。一方∶加白蜜少許。
小兒遺尿∶用不落水雞一具,雞腸一條,豬尿胞一個,各炙焦為細末,每服一錢,黃酒送下,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