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肘后備急方》 《葛洪肘后備急方》序一

    醫(yī)有方古也。古以來著方書者,無慮數(shù)十百家,其方殆未可以數(shù)計,篇帙浩瀚,茍無良醫(yī)師,安所適從?況窮鄉(xiāng)遠地,有病無醫(yī),有方無藥,其不罹夭折者幾希。丹陽葛稚川,夷考古今醫(yī)家之說,驗其方簡要易得,針灸分寸易曉,必可以救人于死者,為《肘后備急方》。使有病者得之,雖無韓伯休,家自有藥;雖無封君達,人可為醫(yī),其以備急固宜。華陽陶弘景曰∶葛之此制,利世實多,但行之既久,不無謬誤。乃著《百一方》,疏于《備急》之后,訛者正之,缺者補之,附以炮制服食諸法,纖悉備具,仍區(qū)別內(nèi)外他犯為三條,可不費討尋,開卷見病,其以備急益宜。葛陶二君,世共知為有道之士,于學無所不貫,于術無所不通,然猶積年僅成此編,蓋一方一論,已試而后錄之,非徒采其簡易而已。人能家置一帙,遇病得方,方必已病。如歷卞和之肆舉皆美玉,入伯樂之廄無非駿足,可以易而忽之邪。

    葛自序云,人能起信,可免夭橫,意可見矣。自天地大變,此方湮沒幾絕,間一存者,?以自寶,是豈制方本意。連帥烏侯,夙多疹疾,宦學之余,留心于醫(yī)藥,前按察河南北道,得此方于平鄉(xiāng)郭氏,郭之婦翁得諸汴之掖庭,變亂之際,與身存亡,未嘗輕以示人,迨今而出焉,天也,侯命上刻之,以趣其成,唯恐病者見方之晚也。雖然方之顯晦,而人之生死休戚系焉。出自有時,而隱痛惻怛,如是其急者,不忍人之心也。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則侯之仁斯民也,豈直一方書而已乎?方之出,乃吾仁心之發(fā)見者也,因以序見命,特書其始末,以告夫未知者。

    至元丙子季秋稷亭段成巳題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
  • 作者:
    ?
  • 作者:
    王泰林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