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黃帝內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
查古籍
(包括《黃帝內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
(包括《黃帝內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整個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之外。其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目前多認為由于分娩損傷、盆腔臟器筋膜及支持組織薄弱、腹腔壓力增加及體勢用力等影響所致,且往往是綜合因素的結果。主要表現(xiàn)為腰酸、陰道下墜。較重者有塊狀物從陰道脫出,咳嗽、走路時加重,臥床休息時可回縮變小。嚴重者需用手回納,站立即又脫出,可伴發(fā)糜爛、潰瘍、感染,陰道分泌物增多,月經(jīng)失調等。
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多因房勞多產,氣虛下陷及腎虛不固所致,應重視早期治療調養(yǎng),否則會引起陰部糜爛、感染、尿失禁等嚴重后果。
(一)起居調養(yǎng)法
不要長時間站立或下蹲,不可用力提取重物,盡量少做屏氣等能增加腹壓的動作。注意臥床休息,睡覺時宜墊高臀部或腳部。保持大小便的通暢。及時治療慢性咳嗽、便秘、腹瀉等易增加腹壓的疾病。產后不要過早下床活動,尤其不要過早地參加重體力勞動。哺乳期不應超過兩年,以免子宮及其支持組織萎縮。加強營養(yǎng),注意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此外,還可配合功能鍛煉(見后面功能鍛煉調養(yǎng)法),均對子宮脫垂的恢復有很大幫助。
(二)飲食調養(yǎng)法
中醫(yī)認為,子宮脫垂多由氣虛、腎虛所導致,因此飲食療法對升提子宮有很大幫助。平時應增加營養(yǎng),多食有補氣、補腎作用的食物,如雞、魚、蛋和肉類,以及山藥、扁豆、大棗、蓮子等。此外,尚可選用食療方:
(1)用金櫻子15克,冰糖60克,放入200克清水中,隔水燉1小時,去渣飲湯,每日3次?;蛴脼豕请u1只(去毛和內臟),黃芪60克(塞入雞腹中),隔水蒸爛,加少量鹽調味,吃肉喝湯。適用于氣虛型者(子宮下移,或脫出陰道口外,勞則加劇,小腹下墜,四肢無力,少氣懶言,小便頻數(shù),或帶下量多,色白質清稀,舌淡、苔白、脈虛細)。
(2)用乳鴿1只(去毛和內臟),黃芪30克,枸杞子15克,放燉盅內加水,隔水燉熟,鹽調味,吃肉飲湯?;蛴煤问诪?0克,山萸肉9克,雞蛋3個,先用水煎藥取汁,再加入雞蛋煮熟服食。適用于腎虛型者(子宮下脫于陰道口外,腰酸腿軟,小腹下墜,頭暈耳鳴,小便頻數(shù),夜間尤甚,舌淡紅,脈沉弱)。
(三)藥物調養(yǎng)法
1.單方驗方
(1)棉花根60克,枳殼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金櫻子根30克,水煎服,每日2次,連續(xù)3~4日。
(3)炒枳殼60克,升麻15克,黃芪30克,水煎,加適量紅糖,分多次服,每日1劑。
2.中成藥方
(1)人參健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于氣虛者。
(2)補中益氣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于氣虛者。
(3)右歸丸,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腎虛者。
(四)針灸調養(yǎng)法
1.體針
方法一:
主穴:子宮與維胞穴。針刺方向與恥骨聯(lián)合方向成45°角,向子宮方向斜刺,大幅度捻轉,其深度以使患者感到陰部有酸脹上抽感為止。
配穴:三陰交、長強、百會、陰陵泉。百會可用灸法。
每次可選用1~2個主穴,2~3個配穴。強刺激,不留針。每周2~3次。2~3周為1療程。
方法二:
取百會、氣海、大赫、維道、太沖、照海穴,用補法并留針多灸。
每次針后,應多做功能練習(見后功能鍛煉調養(yǎng)法)。
2.頭針
選取雙側足運感區(qū)及生殖區(qū)。10次為1療程。休息3~5天,做第二療程。
(五)按摩調養(yǎng)法
方法一:
(1)患者俯臥,由家人用拇指指腹點揉百會、大椎、脾俞、腎俞穴各1分鐘,然后用手掌推擦腰骶部4分鐘。
(2)患者仰臥,自行用指腹揉膻中、中脘、氣海穴各1分鐘。
(3)仰臥,自行用手掌在少腹部旋轉摩擦,順時針30次,逆時針30次。
(4)以指腹點揉三陰交、足三里穴各1分鐘。
以上按摩法,每日早晚各1次。
方法二:
(1)仰臥,雙膝立起,將兩大腿逐漸向兩側分開,在此過程中,用手指在大腿內側的發(fā)硬處按摩,一直到硬處漸漸緩解,且兩個腳跟緊貼著臀部,能使兩大腿均衡地往大分開為止。
(2)側臥,按揉腰部肌肉發(fā)硬的地方,使左右均衡柔軟,尤其是第1、2、3、4節(jié)腰椎的發(fā)硬處,要重點按揉。
揉完后,可配合在左手腕關節(jié)外側的陽池穴施灸5~7壯。
(六)熏洗調養(yǎng)法
(1)枳殼60克,升麻15克,水煎,先熏后洗。
(2)丹參15克,五倍子9克,訶子肉9克,煎水,趁熱熏洗。
(3)烏梅60克,五倍子9克,石榴皮9克,煎水熏洗。
(4)蛇床子30克,烏梅10個,升麻、枯礬各15克,煎水,坐浴。
(5)金銀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蛇床子各30克,苦參15克,黃柏、枯礬各10克,黃連6克,煎水熏洗、坐浴。適用于子宮脫垂伴有黃水淋漓者。
(七)外治調養(yǎng)法
(1)用雄黃、五倍子各5克,銅綠4克,枯礬100克,桃仁(去皮尖)12克,共研細,搗為丸,成棗核形,每丸3克左右。每次用1丸塞入陰道后穹窿、側穹窿或膨出最厲害的部分。塞后休息2~3天。7天后再重新放置另一丸。
(2)取等量五倍子與覆盆子,研成細末,以少量油脂調之,然后用棉球蘸藥塞陰道穹窿處,每日4次,3天為1療程。
(八)功能鍛煉調養(yǎng)法
(1)膝胸臥位法:兩膝及小腿平置床上,兩手屈肘平置床上,抬高臀部,頭側枕前臂上,每天2次,每次5~15分鐘。
(2)肛門收縮動作:采用坐位,練習忍住大便的動作,然后放松,如此一緊一松,交替進行,每天2~3次,每次5~15分鐘。
(3)雙足交叉,做起立坐下動作,5~10次。每天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