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自我調養(yǎng)巧治病》 急性闌尾炎

    由于社會制度優(yōu)越,生活逐步提高,老年人壽命延長,老年急性闌尾炎相對增加。此病在老年急腹癥中發(fā)病最多。中醫(yī)稱之為“腸癰”,認為由于飲食不節(jié)、勞損過度、寒溫不調、情志不舒均可導致腸腑氣機失調,傳化不利,致糟粕積滯,氣滯血瘀,郁而化熱;熱久壅郁,血肉腐敗,化而為膿,發(fā)為腸癰。分為初期(瘀滯期)、釀膿期、潰膿期幾型論治。臨床表現(xiàn)為最早是腹痛,幾小時后固定于右小腹,有固定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惡心、嘔吐、腹脹,伴有發(fā)熱、寒戰(zhàn)、黃疸、頭痛、尿黃。老年人闌尾組織呈生理性老化,管腔多狹窄,粘膜層菲薄,纖維組織和脂肪常滲入肌層,糞塊、食物塊、蛔蟲、異物易使闌尾管腔堵塞,使闌尾蠕動受限;又因血管硬化,血流不暢,闌尾易于缺血、壞疽,進而穿孔,穿孔率達40%以上。由于老年人防御機能差,炎癥易擴散,反應遲鈍,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急性闌尾炎治療要徹底,否則轉為慢性闌尾炎,反復發(fā)作。

    (一)起居調養(yǎng)法

    (1)發(fā)病后應臥床休息,禁食,隨病好轉改為流食、半流食。

    (2)病情嚴重時要定時測量體溫、呼吸、脈搏、血壓,注意觀察病情,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3)注意飲食衛(wèi)生,飯后不要做激烈活動。

    (二)藥物調養(yǎng)法

    1.常用驗方

    (1)鮮野菊花60克,打汁,備用。將上汁用黃酒沖服。

    (2)雞血藤120克,加黃酒半斤水煎,分3次服。

    (3)盲腸草15~30克,湯劑,每日2~3劑(或視病情酌情增減),水煎服。

    2.中成藥

    (1)四季青片,每次3~5片,每天3次,用于腸癰初期。

    (2)金黃膏或玉露膏:用于闌尾膿腫或包塊。外敷于右下腹,每日1次。

    (三)飲食調養(yǎng)法

    (1)金銀花60克,粳米100克,每天1劑,以金銀花煎湯,去渣后加入粳米煮成稀飯,分2次服食,5~7天為1療程。

    (2)敗醬草30克、薏米60克,每天1劑,先將敗醬草煎湯,去渣后加入薏米煮成稀粥,分2次服食,至癥狀完全消失。

    (四)針灸調養(yǎng)法

    (1)取足三里、闌尾、大腸俞、曲池穴,中強度刺激,留針20~30分鐘,據(jù)病情每天1~2次,至癥狀完全消失為止。

    (2)取足三里或闌尾穴(足三里下1寸)為主穴,配合谷、內關、中脘、天樞或阿是穴(右下腹壓痛最明顯處)。強刺激,留針30~60分鐘,中間加強刺激1次,或接電針機,每日1~3次。

    (五)其他調養(yǎng)法

    大蒜2份,芒硝、大黃各1份,醋少許。將前3味搗成泥,加入少許醋攪和,敷痛點上,厚約1~2厘米,四周以紗布包扎,防藥液外流,2小時后除去,再用大量敷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