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脈有力而數者,春夏者宜之。其藥則前條東垣、謙甫、丹溪諸方(除托里溫經湯) 皆是也。
〔丹〕呂孺人,惡寒發(fā)熱,腹上有小疽,此血少有熱,與此藥。
白術 川芎(三錢) 赤芍藥 連翹(二錢半) 陳皮 黃芩 防風(二錢) 木通(一錢半) 甘草(五分) 分五帖,水煎服。
又治一好酒老媼腦疽,脈弦緊急且澀,用大黃,酒煨、細切,酒拌炒為末,又酒拌炒人參,人姜煎調一錢重,過兩時再與,得睡而上半身汗,睡覺病已,亦辛涼解表之意。
當歸拈痛湯治一切風濕熱毒,浸淫瘡瘍,下注濕毒,腳膝生瘡赤腫,里外兼瘡,膿水不絕,或癢或痛,脈沉緊實數動滑者,并宜服之。
羌活 人參 苦參(酒制) 升麻 葛根 蒼術(各二錢) 甘草(炙) 黃芩(酒制)茵陳葉(酒炒,半兩) 防風 當歸身 澤瀉 知母(酒制) 豬苓(各三錢) 白術(一錢半)
上 咀,每服一兩。水煎空心服,臨睡再服之。
按∶此足太陽、陽明、三陰藥也,東垣本處為治香港腳濕熱之劑,然世人用治以上諸瘡甚驗故錄之。
縮毒全粉散(《鬼遺》) 治但疼痛,不急脹。
干葛 甘草 郁金 川芎 栝蔞根 白芷(各等分)
上并生為末。每服一錢,溫酒入蜜調下,不拘時。此藥大散五臟積毒凝滯,日三服。
復煎散治癰疽,發(fā)背。
黃柏 黃芩 黃連 知母 生地黃(酒洗,各一錢) 防己 山梔 羌活 黃 麥門冬甘草(炙) 獨活 人參(各半錢) 當歸尾(二錢) 陳皮 防風梢 甘草梢(生) 蘇木 當歸身五味子 豬苓 本 連翹 桔梗(各一錢半)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隨證上下食前后服。
羌活當歸湯(腦疽) 黃柏當歸湯(發(fā)背) 黃連消毒飲(腦疽) 內托升麻湯(乳癰) 散腫潰堅湯升麻調經湯(并瘰 ) 東垣連羌散堅湯 消腫湯(并馬刀) 柴胡通經湯(馬刀) 郭氏升麻牛蒡子散(時毒) 中和湯(時毒)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所以主張溫補。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脈有力而數者,春夏者宜之。其藥則前條東垣、謙甫、丹溪諸方(除托里溫經湯) 皆是也。
〔丹〕呂孺人,惡寒發(fā)熱,腹上有小疽,此血少有熱,與此藥。
白術 川芎(三錢) 赤芍藥 連翹(二錢半) 陳皮 黃芩 防風(二錢) 木通(一錢半) 甘草(五分) 分五帖,水煎服。
又治一好酒老媼腦疽,脈弦緊急且澀,用大黃,酒煨、細切,酒拌炒為末,又酒拌炒人參,人姜煎調一錢重,過兩時再與,得睡而上半身汗,睡覺病已,亦辛涼解表之意。
當歸拈痛湯治一切風濕熱毒,浸淫瘡瘍,下注濕毒,腳膝生瘡赤腫,里外兼瘡,膿水不絕,或癢或痛,脈沉緊實數動滑者,并宜服之。
羌活 人參 苦參(酒制) 升麻 葛根 蒼術(各二錢) 甘草(炙) 黃芩(酒制)茵陳葉(酒炒,半兩) 防風 當歸身 澤瀉 知母(酒制) 豬苓(各三錢) 白術(一錢半)
上 咀,每服一兩。水煎空心服,臨睡再服之。
按∶此足太陽、陽明、三陰藥也,東垣本處為治香港腳濕熱之劑,然世人用治以上諸瘡甚驗故錄之。
縮毒全粉散(《鬼遺》) 治但疼痛,不急脹。
干葛 甘草 郁金 川芎 栝蔞根 白芷(各等分)
上并生為末。每服一錢,溫酒入蜜調下,不拘時。此藥大散五臟積毒凝滯,日三服。
復煎散治癰疽,發(fā)背。
黃柏 黃芩 黃連 知母 生地黃(酒洗,各一錢) 防己 山梔 羌活 黃 麥門冬甘草(炙) 獨活 人參(各半錢) 當歸尾(二錢) 陳皮 防風梢 甘草梢(生) 蘇木 當歸身五味子 豬苓 本 連翹 桔梗(各一錢半)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隨證上下食前后服。
羌活當歸湯(腦疽) 黃柏當歸湯(發(fā)背) 黃連消毒飲(腦疽) 內托升麻湯(乳癰) 散腫潰堅湯升麻調經湯(并瘰 ) 東垣連羌散堅湯 消腫湯(并馬刀) 柴胡通經湯(馬刀) 郭氏升麻牛蒡子散(時毒) 中和湯(時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