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若出血過多,面黑胸脹,或胸膈痛而發(fā)喘者,乃氣虛,血乘于肺也,急用二味參蘇飲。若咳血衄血者,乃氣逆血蘊于肺也,急用十味參蘇飲加山梔、芩、連、蘇木。 舉人杜克弘,墜馬,服下血藥反作喘,日晡益甚,此血虛所致耳。非瘀血為患,遂以四物加參 、五味、麥門治之,其喘頓止。又用補中益氣加五味、麥門而愈。此證果系瘀血蒸熏瘀肺而喘,只宜活血、行血,亦不可下。若面黑胸脹,或膈痛作喘,當用人參一兩,蘇木二兩作一劑,水煎急服,緩則不治。產(chǎn)婦多有此疾。
二味參蘇飲治出血過多,于血入肺,面黑喘促。
人參(一兩) 蘇木(二兩)
上水煎服。
十味參蘇飲治氣逆,血蘊上焦,發(fā)熱氣促;或咳血衄血;或痰嗽不止,加黃芩、山梔,即加味參蘇飲。
人參 紫蘇 半夏 茯苓 陳皮 桔梗 前胡 葛根 枳殼(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上姜水煎服。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若出血過多,面黑胸脹,或胸膈痛而發(fā)喘者,乃氣虛,血乘于肺也,急用二味參蘇飲。若咳血衄血者,乃氣逆血蘊于肺也,急用十味參蘇飲加山梔、芩、連、蘇木。 舉人杜克弘,墜馬,服下血藥反作喘,日晡益甚,此血虛所致耳。非瘀血為患,遂以四物加參 、五味、麥門治之,其喘頓止。又用補中益氣加五味、麥門而愈。此證果系瘀血蒸熏瘀肺而喘,只宜活血、行血,亦不可下。若面黑胸脹,或膈痛作喘,當用人參一兩,蘇木二兩作一劑,水煎急服,緩則不治。產(chǎn)婦多有此疾。
二味參蘇飲治出血過多,于血入肺,面黑喘促。
人參(一兩) 蘇木(二兩)
上水煎服。
十味參蘇飲治氣逆,血蘊上焦,發(fā)熱氣促;或咳血衄血;或痰嗽不止,加黃芩、山梔,即加味參蘇飲。
人參 紫蘇 半夏 茯苓 陳皮 桔梗 前胡 葛根 枳殼(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上姜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