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zhǔn)繩·類方》 口臭

    作者: 王肯堂

    加減甘露飲(《本事》) 治男子?jì)D人小兒胃客熱,口臭牙宣,赤眼口瘡,一切瘡疼已散未散,皆可服之。(丹溪云∶甘露飲,心肺胃藥也。)

    熟地黃 生地黃 天門冬(去心) 黃芩 枇杷葉(去毛) 山茵陳 枳殼 金釵石斛(各一兩) 甘草 犀角(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食后臨臥溫服。小兒一服分作兩服,更斟酌與之。

    加減瀉白散

    桑白皮(三錢) 地骨皮(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半) 知母(七分) 黃芩(五分) 五味子(二十一粒)

    麥門冬(五分) 桔梗(二錢)

    上 咀,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遠(yuǎn),一日二服。忌酒、濕面及辛熱之物。

    生香膏治口氣熱臭。

    上用干甜瓜子,去殼研細(xì),蜜少許調(diào)成膏,食后含化,或敷齒上尤妙。一方,空心洗漱訖,含化一丸,如棗核大。

    地骨皮丸治肺熱口臭,口中如膠,舌干發(fā)渴,小便多。

    地骨皮 黃 桑白皮 山梔子 馬兜鈴(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甘草膏和丸,如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食后噙化。

    升麻黃連丸治多食肉口臭,不欲聞其穢惡。

    升麻 青皮(各半兩) 黃連 黃芩(酒洗。各二兩) 生姜 檀香 甘草(生用。各二錢半)

    上為細(xì)末,水浸蒸餅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二丸,不拘時細(xì)嚼,白湯送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