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zhǔn)繩·類方》 口瘡

    作者: 王肯堂

    涼膈散(見發(fā)熱。) 甘桔湯(見咽喉。)

    三補(bǔ)丸

    黃芩 黃連 黃柏等分,末之,水丸。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金花丸

    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 大黃(便秘加之)

    等分,末之,水丸。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黃連升麻湯

    升麻(一錢半) 黃連(三錢)

    上為細(xì)末,綿裹含,津咽。

    綠袍散

    黃柏(四兩) 炙甘草(二兩) 青黛(一兩)

    上先取二味為末,入青黛同研勻,干貼。

    蜜柏散黃柏不計(jì)多少,蜜炙灰色,為細(xì)末,干摻上,臨臥。忌酒醋漿,犯之則瘡難愈。

    黃連散

    黃連 樸硝 白礬(各半兩) 薄荷(一兩)

    上為粗末,用臘月黃牛膽,將藥入膽內(nèi),風(fēng)頭掛兩月取下。如有口瘡,旋將藥研細(xì),入于口瘡上,去其熱涎即愈。

    蟾酥綿

    蟾酥(五皂角子大) 硼砂 龍腦 麝香(各一皂子大)

    上研極細(xì),以溫湯半盞化令勻,入緋綿秤半錢,蘸藥汁曬干,候藥汁盡,將綿寸截,每用一片,貼于患處,有涎即吐,一日三五次易之,取瘥。

    黃連解毒湯(見發(fā)熱。) 理中湯(見霍亂。) 降氣湯 養(yǎng)正丹(俱見氣。) 黑錫丹(見諸逆沖上。)

    升麻飲治口內(nèi)生瘡,齒齦肉爛升麻 玄參 黃連 羚羊角(鎊) 黃芩 葛根 大黃 麥門(冬去心) 羌活 防風(fēng) 甘菊花(各半兩) 人參 知母 炙甘草(各二錢半)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一方,無人參,有牛蒡子。

    冰柏丸

    龍腦(少許) 黃柏(日干) 硼砂(研) 薄荷葉(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研勻,生蜜和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津液化下。瘡甚者,加腦子研。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