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諸病源候論》 一、心痛候

    作者: 巢元方

    心痛者,風冷邪氣乘于心也。其痛發(fā),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成疹者。

    心為諸臟主而藏神,其正經不可傷,傷之而痛,為真心痛,朝發(fā)夕死,夕發(fā)朝死。

    心有支別之絡脈,其為風冷所乘,不傷于正經者,亦令心痛,則乍間乍甚,故成疹不死。

    又,心為火,與諸陽會合,而手少陰心之經也。若諸陽氣虛,少陰之經氣逆,謂之陽虛陰厥,亦令心痛,其痛引喉是也。

    又,諸臟虛受病,氣乘于心者,亦令心痛,則心下急痛,謂之脾心痛也。

    足太陰為脾之經,與胃合。足陽明為胃之經,氣虛逆乘心而痛。其狀腹脹,歸于心而痛甚,謂之胃心痛也。

    腎之經,足少陰是也,與膀胱合;膀胱之經,足太陽是也。此二經俱虛而逆,逆氣乘心而痛者,其狀下重,不自收持,苦泄寒中,為腎心痛也。

    診其心脈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寸口脈沉緊,苦心下有寒,時痛。關上脈緊,心下苦痛。左手寸口脈沉,則為陰絕;陰絕者,無心脈也,苦心下毒痛。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