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諸病源候論》 二、三蟲候

    作者: 巢元方

    三蟲者,長蟲、赤蟲、蟯蟲也。為三蟲,猶是九蟲之數(shù)也。長蟲,蛔蟲也,長一尺,動則吐清水,出則心痛,貫心則死。赤蟲,狀如生肉,動則腸鳴。蟯蟲至細微,形如菜蟲也,居胴腸間,多則為痔,極則為癩,因人瘡處,以生諸癰、疽、癬、 、 、疥、齲蟲,無所不為。

    此既是九蟲內(nèi)之三者,而今別立名,當以其三種偏發(fā)動成病,故謂之三蟲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dǎo),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dǎo)引法》云∶以兩手著頭相叉,長引氣,即吐之。坐地,緩舒兩腳,以兩手從外抱膝中,疾低頭,入兩膝間,兩手交叉頭上,十二通,愈三尸也。

    又云∶叩齒二七過,輒咽氣二七過,如此三百通乃止。為之二十日,邪氣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蟲伏尸皆去,面體光澤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