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紅水芋

    《全國中草藥匯編》:紅水芋拼音注音Hónɡ Shuǐ Yù別名

    石芋頭、獨角芋、紅芋頭、紅半夏、五彩芋

    來源

    天南星科花葉芋屬植物花葉芋Caladium bicolor (Ait.) Vent.,以塊莖入藥。春秋采挖,洗凈,用石灰水泡至無麻味后,漂凈,切片,曬干,方可內(nèi)服。鮮品只作外用,不可內(nèi)服。

    性味

    苦、辛,溫。有毒。

    注意

    將凈紅水芋用石灰水泡至無麻味后,漂凈,切片,曬干,方可內(nèi)服。鮮品只作外用,不可內(nèi)服。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散瘀止痛,接骨,止血。用于風濕疼痛,跌打腫痛,胃痛;外用治無名腫毒,腮腺炎,癰、瘡、癤、蛇咬傷;癬、濕疹,全身瘙癢;牙痛;刀槍傷。

    用法用量

    干品1~2錢,水煎服(長時間煎煮)。

    治無名腫毒,腮腺炎,癰、瘡、癤、蛇咬傷,用鮮品搗爛敷或取生粉酒調(diào)敷;

    治癬、濕疹,全身瘙癢,用鮮品適量,浸酒浸外搽;

    治牙痛,用鮮品小粒塞入牙洞;

    治刀槍傷,鮮品搗汁外搽。

    備注

    (1)本品有毒,中毒癥狀為喉舌麻痹,可用生姜汁或姜湯解。

    (2)參考半夏方法炮制后,亦有化痰止咳之效。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紅水芋拼音注音Hónɡ Shuǐ Yù別名

    紅半夏、石芋頭、獨角芋、紅芋頭、珍珠莫玉散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五彩芋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adium bicolor(Ait.)Vent.[Arum bicolor Ait.]

    采收和儲藏:9月采收,挖起塊莖,去除須根和地上部分,鮮用或在通風處干燥數(shù)日后沙藏。

    生境分布

    我國福建、臺灣、廣東、云南等地有栽培。原產(chǎn)熱帶美洲。

    原形態(tài)

    五彩芋,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ㄝ愫腿~柄基出;葉柄光滑,長15-25cm,上部被白粉;葉片盾狀著生,表面滿布各色透明或不透明斑點,背面粉綠色,戟狀卵形至卵狀三角形,先端驟狹具凸尖,后裂片長約為前裂片的1/2,長圓狀卵形,鈍,1/3-1/5聯(lián)合,彎缺深,尖或純?;ㄐ虮糖~柄,長10-13cm;佛焰苞管部卵圓形,長3cm,外面綠色,內(nèi)面綠白色,基部常青紫色;檐部長約5cm,凸尖,白色;肉穗花序;雌花序幾與雄花序相等,長約1.5cm;雄花序紡錘形,長3cm,中部粗7mm,向兩頭漸狹;雌花序圓錐形或橢圓形,花多密集;不育雄花序近圓錐形?;▎涡裕瑹o花被;雄花為倒圓錐狀的合生雄蕊柱,近六角形;不育雄花假雄蕊合生成倒金字塔形;雌花僅具雌蕊,子房近2室,無花柱。漿果白色;種子多數(shù)?;ㄆ?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高溫濕潤氣候,喜半蔭及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不耐寒。宜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栽培。

    栽培技術(shù):用塊莖繁殖法。春季,將塊莖按行株距60cm ×30cm 開穴栽種,上覆細土4-5cm。

    田間管理:出苗后定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期中耕除草3-4次,結(jié)合中耕除草,施復合肥2-3次。

    性味

    味苦;辛;性溫;有毒

    注意

    孕婦禁服。

    功能主治

    祛風燥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跌打腫痛;胃痛;牙痛;痄腮;癰瘡癤腫;濕疹;全身瘙癢;蛇咬傷;蟲咬傷;刀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搗汁搽;或研末酒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ǎi Jiě Mǎ Dōu Línɡ別名白金果欖、山總管、百解薯。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香港馬兜鈴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洗凈,切片,曬干。生......
  • 拼音注音Bǎi Zú Ténɡ別名神仙對坐草、石上蜈蚣、飛天蜈蚣、百足草、鐵斑鳩、巴巖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雞尾、細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
  • 《中國藥典》: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別名百條根、百部草、鬧虱藥、藥虱藥英文名RADIX STEMONAE來源本品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 《中藥大辭典》:百部還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別名還魂草(《廣西中藥志》),狗笠耳(《廣西藥植名錄》)。出處《廣西中藥志》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葉。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原形態(tài)蔓生草本,全株有腥味,光滑無毛。莖軟弱,......
  • 拼音注音Bǎi Lǐ Xiānɡ別名地椒、麝香草來源為唇形科百里香屬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T. mongolicus Ronn.]和地椒(興凱百里香)T. przewalskii (Komar.) Nakai,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