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頭痛系患者的一種自覺癥狀。常見于高血壓、顱內腫瘤、神經機能性頭痛、感染性發(fā)熱性疾病等。
1.風襲經絡
主證:發(fā)時痛勢陣作,如錐如刺、痛有定處,甚則頭皮腫起成塊,一般無其他兼證。治法:按頭痛部位分經取穴。毫針刺用瀉法、留針。
處方:巔頂部:百會、通天、阿是穴、行間。
前頭部:上星、頭維、阿是穴、合谷。
后頭部:后頂、天柱、阿是穴、昆侖。
2.肝陽亢逆
主治;頭痛目眩,尤以頭之兩側為重。心煩善怒、面赤口苦、脈弦數(shù)、舌紅苔黃。治法:取足厥陰、少陽經穴為主。用瀉法。
處方:風池、百會、懸顱、俠溪、行間。
3.氣血不足
主證:痛勢綿綿、頭目昏重、神疲無力、面色不華、喜曖畏冷、操勞或用腦過度則加重,脈強弱,苔薄白。
治法:取任、督經穴和背俞穴為主。毫針刺用補法、可灸。
處方:百會、氣海、肝俞、脾俞、腎俞、合谷、足三里。
[附注]
頭痛如針灸治療多次無效或繼續(xù)加重者,應考慮有無顱腦病變,需及時治療原發(fā)病。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頭痛系患者的一種自覺癥狀。常見于高血壓、顱內腫瘤、神經機能性頭痛、感染性發(fā)熱性疾病等。
1.風襲經絡
主證:發(fā)時痛勢陣作,如錐如刺、痛有定處,甚則頭皮腫起成塊,一般無其他兼證。治法:按頭痛部位分經取穴。毫針刺用瀉法、留針。
處方:巔頂部:百會、通天、阿是穴、行間。
前頭部:上星、頭維、阿是穴、合谷。
后頭部:后頂、天柱、阿是穴、昆侖。
2.肝陽亢逆
主治;頭痛目眩,尤以頭之兩側為重。心煩善怒、面赤口苦、脈弦數(shù)、舌紅苔黃。治法:取足厥陰、少陽經穴為主。用瀉法。
處方:風池、百會、懸顱、俠溪、行間。
3.氣血不足
主證:痛勢綿綿、頭目昏重、神疲無力、面色不華、喜曖畏冷、操勞或用腦過度則加重,脈強弱,苔薄白。
治法:取任、督經穴和背俞穴為主。毫針刺用補法、可灸。
處方:百會、氣海、肝俞、脾俞、腎俞、合谷、足三里。
[附注]
頭痛如針灸治療多次無效或繼續(xù)加重者,應考慮有無顱腦病變,需及時治療原發(f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