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左右一百三十四穴) 足太陽經(jīng)穴圖pi-i36.bmp 睛明(一名淚孔)在目內(nèi)頭外一分宛宛中。手足太陽足陽明陰陽蹺之會。(針一分半雀目者??删昧翎?。然后速出針。禁灸)治目內(nèi)痛。攀睛肉淚出癢白翳疳眼。
攢竹(一名始光。一名員柱。一名光明)在眉頭陷中。(針三分。禁灸)治淚出目眩。瞳子癢眼中赤痛臉動。不得臥。
眉沖在直眉頭上神庭曲差之間。發(fā)際微動脈是穴(針三分禁灸○類經(jīng)無此穴)治頭痛鼻曲差(一名鼻沖)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發(fā)際(針二分。灸三壯)治目不明。鼽衄鼻塞。頂痛心煩。
五處在曲差后五分夾上星旁一寸半。(針三分。灸三壯)治脊強反折。螈癲疾。目眩承光在五處后一寸半。(針三分禁灸)治風眩嘔吐。心煩目翳。鼻塞口。
通天(一名天臼)在承光后一寸半一曰夾百會旁一寸五分。(針五分。灸三壯)治頭眩鼻衄鼻痔。(左臭灸右。右臭灸左。兩鼻臭左右灸之。去一塊如朽骨鼻氣自愈)。
絡卻(一名強陽。一名腦蓋)在通天后一寸半。(灸三壯。禁針)治頭旋耳鳴。青盲內(nèi)障。
玉枕在絡卻后一寸半。起肉枕骨上入發(fā)際三寸。(針三分灸三壯一曰禁針)治目痛如脫鼻塞不聞香臭。
(按通天在百會旁百會腦戶相去四寸半而甲乙經(jīng)有玉枕在絡卻后七分。夾腦戶旁一寸三分之說其數(shù)不合○頭橫骨為枕)。
天柱在項后發(fā)際大筋外廉陷中。(針五分。禁灸)治頭眩腦痛。
大杼在項后第一椎下兩旁去脊中二寸氣府論注曰。督脈別絡手足太陽三脈之會。(針三分。灸五壯)治傷寒汗不出。背腰脊痛。項強目眩。瘧癲疾。
(按背部第二行諸穴。一本去脊一寸半脊骨左右各得五分則大杼穴起至白環(huán)俞皆去脊中二寸矣。)風門(一名熱府)在二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足太陽督脈之會。(針五分。灸五壯)治易感風寒??人蕴笛?。多嚏鼽衄。癰疽發(fā)背。
肺在三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當中指末處(針三分。
灸三壯○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治內(nèi)傷外感。咳嗽吐血。肺癰肺痿。背僂如龜。
厥陰在四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此即心包絡俞甲乙無此穴)治咳逆心痛嘔吐煩悶。
心在五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甲乙經(jīng)曰禁灸故世醫(yī)謂可針不可灸明堂曰。灸三壯。千金方言風中心急灸心俞百壯服續(xù)命湯。又吐逆不得食者灸百壯當權其緩急可也)治中風偃臥不得。心氣悶亂。健忘悲泣。
督在六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灸三壯○類經(jīng)無此穴)治寒熱心痛。
膈在七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止百壯)此為血之會。治諸血證。
及胸脅心痛。吐食反胃。腹脹癖。
肝在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七壯○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穴)治吐血目暗脅滿疝氣。
膽在十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止二七壯○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治口苦咽干。酒疸目黃。
脾在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治內(nèi)傷脾胃吐瀉痰瘧。積塊黃膽。小兒慢風胃在十二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隨年壯)治食后頭眩黃膽瘧痢。
三焦在十三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五壯)治胸腹脹滿。飲食不消。
腎在十四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前與臍平。(針三分。灸隨年壯○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治虛勞羸瘦。耳聾腰痛。夢遺精滑。腳膝拘急。婦人赤白帶下。
氣海在十五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五壯○甲乙經(jīng)無此穴)治腰痛痔漏大腸在十六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治大小便難。腰痛腹脹。繞臍切痛。
關元在十七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類經(jīng)無此穴)治小便難。婦人瘕聚。
小腸在十八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治淋瀝遺尿。五痔便血。
膀胱在十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七壯)治腰脊腹痛。小便赤遺溺。
中膂(一名脊內(nèi))在二十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伸起肉間。(針三分。灸三壯)治腎虛消渴。腰脊強。
白環(huán)在二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五分禁灸)治腰脊痛不得臥。疝痛。大小便不利。
上在腰髁下一寸。夾十八椎下脊旁第一空陷中。足太陽少陽之絡。(針三分。灸七壯)治腰痛。次中下穴同。
次在十九椎下脊旁第二空陷中。(針三分。灸七壯。)中在二十椎下脊旁第三空陷中。(針二分。灸三壯。)下在二十一椎下脊旁第四空陷中。(針二分。一云二寸。灸三壯○白環(huán)俞與八穴。有以針向外斜入四五寸者。非古法也)素問曰。足厥陰支別者。與太陰少陽結于腰髁下。俠脊第三第四骨空中其穴即中下也。
會陽(一名利機)在陰尾尻骨兩旁去中五分。(針二分灸五壯)治便血久痔。
附分在第二椎下。附項內(nèi)廉兩旁開脊中三寸半。手足太陽之會(針三分。一曰針八分灸五壯)治肩背拘急頸痛不得回顧。
(按此自大杼別脈其支者。從肩膊內(nèi)循行第二椎以下○背部第三行附分穴起至秩邊穴皆去脊三寸。脊骨左右各得五分。則去脊中三寸半矣)魄戶在三椎下兩旁間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五壯)治虛勞肺痿。三尸走疰。
膏肓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開脊中三寸半。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
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無令臂動。乃從胛骨上角。摸至胛角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根據(jù)胛骨之際相去如容側指許按其中一間空處覺牽引肩中酸疼是穴。(灸百壯止五百壯)治上氣咳逆。痰火噎隔。夢遺。痼冷。虛勞諸病。灸后當氣下KTKT然如水流。若停痰宿疾。亦必下也。如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側臥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覺氣壅盛。可灸氣海足神堂在五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三分。灸五壯)治脊強不可俯仰。寒熱氣逆。
噫嘻在六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甲乙經(jīng)曰。以手重按之。病患呼噫嘻是穴蓋因其痛也(針六分。灸二七壯)治瘧疾。胸腹脹。勞損不得臥。
膈關在七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開肩取之。(針五分。灸三壯。)治背痛惡寒脊強。飲食不下。
魂門在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五分。灸三壯)治尸厥走疰。胸背連心痛。
食不下。腹中雷鳴。
陽綱在十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五分。灸三壯)治腸鳴腹痛。身熱小便澀。
意舍在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七壯。)治腹脹嘔吐消渴目黃。
胃倉在十二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七壯。)治腹?jié)M水腫。食不下。背脊痛。
肓門在十三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三十壯。)治心下痛。大便堅。婦人乳疾。
志室在十四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五分。灸三壯。)治背脊強。小便淋瀝失精。
胞肓在十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針五分。灸五壯。)治腰脊痛腹堅腸鳴。
秩邊在二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針五分灸三壯)治五痔腰痛。
小便赤。
承扶(一名肉。一名陰關。一名皮部)在尻臀下陰股上約紋中。(針七分。灸三壯)治腰脊相引如解。久痔臀腫。
殷門在承扶直下六寸。上兩筋之間。(針七分)治腰脊不可俯仰。惡血流注。外股腫。
浮在殷門外循斜上寸許。當委陽上一寸。屈膝得之。(針五分。灸三壯)治霍亂轉筋。髀樞不仁。
委陽在承扶下六寸。足太陽別絡。(針七分。灸三壯)治飛尸遁疰痿厥。小便淋瀝。
(按委陽穴在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后。出于中外廉兩筋間與殷門穴并。)委中(一名血)在中央約紋動脈陷中伏臥取之膀胱脈所入為合。(針五分。禁灸)治熱病汗不出。大風發(fā)眉落。腰脊背痛。遺溺。小腹堅風痹髀樞膝痛。
合陽在膝約紋下三寸(針六分。灸五壯)治腰脊強。引腹痛。陰股熱。酸腫。寒疝偏墜。女子崩帶。
承筋(一名腸一名直腸)在腸中央陷中。脛后從腳跟上七寸(灸三壯禁針)治酸腳跟痛。五痔大便閉。
承山(一名魚腹一名肉柱一名腸山)在腿肚下分肉間陷中。(針三分。灸五壯)治霍亂轉筋痔腫便血。
飛揚(一名厥陽)在足外踝略后。量上七寸陷中。足太陽絡別走少陰(針三分灸三壯)治痔痛腳酸。癲疾寒瘧。
跗陽在足外踝上三寸筋骨之間。太陽前少陽后陽蹺脈之。(針五分灸三壯)治霍亂轉筋。髀樞股痛。
昆侖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細動脈應手膀胱脈所行為經(jīng)。(針三分。灸三壯)治腿足腫。鼽衄頭痛。產(chǎn)難胞衣不下。小兒發(fā)癇螈。
仆參(一名安邪)在足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針三分。灸七壯)治足跟痛?;魜y轉筋吐逆。尸厥癲癇。身體反折。
中脈(即陽蹺)在足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許白肉際陽蹺脈所生。(針三分灸三壯)治風眩牙疼晝發(fā)之癇酸腰腳痛。婦人氣血痛。
金門(一名梁關)在足外踝下一寸。足太陽。陽維別屬(針一分。灸三壯)治霍亂轉筋。尸厥癲癇。疝氣膝酸。小兒張口搖頭身反。
京骨在足外側。小指本節(jié)后大骨下。(此骨本名京骨)赤白肉際陷中。膀胱脈所過為原。虛實皆拔之。(針三分。灸七壯)治腰痛項強。瘧寒熱鼽衄目眩內(nèi)赤爛。
束骨在足小指外側赤白肉際陷中。膀胱脈所注為。實則瀉之。(針三分。灸三壯)治腸痔瘧目眩驚癇。發(fā)背癰□項強不可回顧。
通谷在足小指外側本節(jié)前陷中。膀胱脈所溜為榮(針二分。灸三壯)治頭項痛。目KTKT鼽衄善驚。留飲胸滿。
至陰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膀胱脈所出為井。虛則補之。(針二分。灸三壯)治目生翳。胸脅痛寒瘧汗不出。小便不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令
第69號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已于2009年8月17日衛(wèi)生部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xiàn)予以發(fā)布,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部長 陳 竺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左右一百三十四穴) 足太陽經(jīng)穴圖pi-i36.bmp 睛明(一名淚孔)在目內(nèi)頭外一分宛宛中。手足太陽足陽明陰陽蹺之會。(針一分半雀目者??删昧翎?。然后速出針。禁灸)治目內(nèi)痛。攀睛肉淚出癢白翳疳眼。
攢竹(一名始光。一名員柱。一名光明)在眉頭陷中。(針三分。禁灸)治淚出目眩。瞳子癢眼中赤痛臉動。不得臥。
眉沖在直眉頭上神庭曲差之間。發(fā)際微動脈是穴(針三分禁灸○類經(jīng)無此穴)治頭痛鼻曲差(一名鼻沖)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發(fā)際(針二分。灸三壯)治目不明。鼽衄鼻塞。頂痛心煩。
五處在曲差后五分夾上星旁一寸半。(針三分。灸三壯)治脊強反折。螈癲疾。目眩承光在五處后一寸半。(針三分禁灸)治風眩嘔吐。心煩目翳。鼻塞口。
通天(一名天臼)在承光后一寸半一曰夾百會旁一寸五分。(針五分。灸三壯)治頭眩鼻衄鼻痔。(左臭灸右。右臭灸左。兩鼻臭左右灸之。去一塊如朽骨鼻氣自愈)。
絡卻(一名強陽。一名腦蓋)在通天后一寸半。(灸三壯。禁針)治頭旋耳鳴。青盲內(nèi)障。
玉枕在絡卻后一寸半。起肉枕骨上入發(fā)際三寸。(針三分灸三壯一曰禁針)治目痛如脫鼻塞不聞香臭。
(按通天在百會旁百會腦戶相去四寸半而甲乙經(jīng)有玉枕在絡卻后七分。夾腦戶旁一寸三分之說其數(shù)不合○頭橫骨為枕)。
天柱在項后發(fā)際大筋外廉陷中。(針五分。禁灸)治頭眩腦痛。
大杼在項后第一椎下兩旁去脊中二寸氣府論注曰。督脈別絡手足太陽三脈之會。(針三分。灸五壯)治傷寒汗不出。背腰脊痛。項強目眩。瘧癲疾。
(按背部第二行諸穴。一本去脊一寸半脊骨左右各得五分則大杼穴起至白環(huán)俞皆去脊中二寸矣。)風門(一名熱府)在二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足太陽督脈之會。(針五分。灸五壯)治易感風寒??人蕴笛?。多嚏鼽衄。癰疽發(fā)背。
肺在三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當中指末處(針三分。
灸三壯○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治內(nèi)傷外感。咳嗽吐血。肺癰肺痿。背僂如龜。
厥陰在四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此即心包絡俞甲乙無此穴)治咳逆心痛嘔吐煩悶。
心在五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甲乙經(jīng)曰禁灸故世醫(yī)謂可針不可灸明堂曰。灸三壯。千金方言風中心急灸心俞百壯服續(xù)命湯。又吐逆不得食者灸百壯當權其緩急可也)治中風偃臥不得。心氣悶亂。健忘悲泣。
督在六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灸三壯○類經(jīng)無此穴)治寒熱心痛。
膈在七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止百壯)此為血之會。治諸血證。
及胸脅心痛。吐食反胃。腹脹癖。
肝在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七壯○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穴)治吐血目暗脅滿疝氣。
膽在十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止二七壯○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治口苦咽干。酒疸目黃。
脾在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治內(nèi)傷脾胃吐瀉痰瘧。積塊黃膽。小兒慢風胃在十二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隨年壯)治食后頭眩黃膽瘧痢。
三焦在十三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五壯)治胸腹脹滿。飲食不消。
腎在十四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前與臍平。(針三分。灸隨年壯○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治虛勞羸瘦。耳聾腰痛。夢遺精滑。腳膝拘急。婦人赤白帶下。
氣海在十五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五壯○甲乙經(jīng)無此穴)治腰痛痔漏大腸在十六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治大小便難。腰痛腹脹。繞臍切痛。
關元在十七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類經(jīng)無此穴)治小便難。婦人瘕聚。
小腸在十八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治淋瀝遺尿。五痔便血。
膀胱在十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七壯)治腰脊腹痛。小便赤遺溺。
中膂(一名脊內(nèi))在二十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伸起肉間。(針三分。灸三壯)治腎虛消渴。腰脊強。
白環(huán)在二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五分禁灸)治腰脊痛不得臥。疝痛。大小便不利。
上在腰髁下一寸。夾十八椎下脊旁第一空陷中。足太陽少陽之絡。(針三分。灸七壯)治腰痛。次中下穴同。
次在十九椎下脊旁第二空陷中。(針三分。灸七壯。)中在二十椎下脊旁第三空陷中。(針二分。灸三壯。)下在二十一椎下脊旁第四空陷中。(針二分。一云二寸。灸三壯○白環(huán)俞與八穴。有以針向外斜入四五寸者。非古法也)素問曰。足厥陰支別者。與太陰少陽結于腰髁下。俠脊第三第四骨空中其穴即中下也。
會陽(一名利機)在陰尾尻骨兩旁去中五分。(針二分灸五壯)治便血久痔。
附分在第二椎下。附項內(nèi)廉兩旁開脊中三寸半。手足太陽之會(針三分。一曰針八分灸五壯)治肩背拘急頸痛不得回顧。
(按此自大杼別脈其支者。從肩膊內(nèi)循行第二椎以下○背部第三行附分穴起至秩邊穴皆去脊三寸。脊骨左右各得五分。則去脊中三寸半矣)魄戶在三椎下兩旁間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五壯)治虛勞肺痿。三尸走疰。
膏肓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開脊中三寸半。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
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無令臂動。乃從胛骨上角。摸至胛角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根據(jù)胛骨之際相去如容側指許按其中一間空處覺牽引肩中酸疼是穴。(灸百壯止五百壯)治上氣咳逆。痰火噎隔。夢遺。痼冷。虛勞諸病。灸后當氣下KTKT然如水流。若停痰宿疾。亦必下也。如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側臥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覺氣壅盛。可灸氣海足神堂在五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三分。灸五壯)治脊強不可俯仰。寒熱氣逆。
噫嘻在六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甲乙經(jīng)曰。以手重按之。病患呼噫嘻是穴蓋因其痛也(針六分。灸二七壯)治瘧疾。胸腹脹。勞損不得臥。
膈關在七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開肩取之。(針五分。灸三壯。)治背痛惡寒脊強。飲食不下。
魂門在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五分。灸三壯)治尸厥走疰。胸背連心痛。
食不下。腹中雷鳴。
陽綱在十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五分。灸三壯)治腸鳴腹痛。身熱小便澀。
意舍在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七壯。)治腹脹嘔吐消渴目黃。
胃倉在十二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七壯。)治腹?jié)M水腫。食不下。背脊痛。
肓門在十三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三十壯。)治心下痛。大便堅。婦人乳疾。
志室在十四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五分。灸三壯。)治背脊強。小便淋瀝失精。
胞肓在十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針五分。灸五壯。)治腰脊痛腹堅腸鳴。
秩邊在二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針五分灸三壯)治五痔腰痛。
小便赤。
承扶(一名肉。一名陰關。一名皮部)在尻臀下陰股上約紋中。(針七分。灸三壯)治腰脊相引如解。久痔臀腫。
殷門在承扶直下六寸。上兩筋之間。(針七分)治腰脊不可俯仰。惡血流注。外股腫。
浮在殷門外循斜上寸許。當委陽上一寸。屈膝得之。(針五分。灸三壯)治霍亂轉筋。髀樞不仁。
委陽在承扶下六寸。足太陽別絡。(針七分。灸三壯)治飛尸遁疰痿厥。小便淋瀝。
(按委陽穴在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后。出于中外廉兩筋間與殷門穴并。)委中(一名血)在中央約紋動脈陷中伏臥取之膀胱脈所入為合。(針五分。禁灸)治熱病汗不出。大風發(fā)眉落。腰脊背痛。遺溺。小腹堅風痹髀樞膝痛。
合陽在膝約紋下三寸(針六分。灸五壯)治腰脊強。引腹痛。陰股熱。酸腫。寒疝偏墜。女子崩帶。
承筋(一名腸一名直腸)在腸中央陷中。脛后從腳跟上七寸(灸三壯禁針)治酸腳跟痛。五痔大便閉。
承山(一名魚腹一名肉柱一名腸山)在腿肚下分肉間陷中。(針三分。灸五壯)治霍亂轉筋痔腫便血。
飛揚(一名厥陽)在足外踝略后。量上七寸陷中。足太陽絡別走少陰(針三分灸三壯)治痔痛腳酸。癲疾寒瘧。
跗陽在足外踝上三寸筋骨之間。太陽前少陽后陽蹺脈之。(針五分灸三壯)治霍亂轉筋。髀樞股痛。
昆侖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細動脈應手膀胱脈所行為經(jīng)。(針三分。灸三壯)治腿足腫。鼽衄頭痛。產(chǎn)難胞衣不下。小兒發(fā)癇螈。
仆參(一名安邪)在足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針三分。灸七壯)治足跟痛?;魜y轉筋吐逆。尸厥癲癇。身體反折。
中脈(即陽蹺)在足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許白肉際陽蹺脈所生。(針三分灸三壯)治風眩牙疼晝發(fā)之癇酸腰腳痛。婦人氣血痛。
金門(一名梁關)在足外踝下一寸。足太陽。陽維別屬(針一分。灸三壯)治霍亂轉筋。尸厥癲癇。疝氣膝酸。小兒張口搖頭身反。
京骨在足外側。小指本節(jié)后大骨下。(此骨本名京骨)赤白肉際陷中。膀胱脈所過為原。虛實皆拔之。(針三分。灸七壯)治腰痛項強。瘧寒熱鼽衄目眩內(nèi)赤爛。
束骨在足小指外側赤白肉際陷中。膀胱脈所注為。實則瀉之。(針三分。灸三壯)治腸痔瘧目眩驚癇。發(fā)背癰□項強不可回顧。
通谷在足小指外側本節(jié)前陷中。膀胱脈所溜為榮(針二分。灸三壯)治頭項痛。目KTKT鼽衄善驚。留飲胸滿。
至陰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膀胱脈所出為井。虛則補之。(針二分。灸三壯)治目生翳。胸脅痛寒瘧汗不出。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