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學(xué)》 通草(附:梗通草)

    【藥用】五加科灌木通脫木Tetrapanaxpapyriferus(Hook.)K.Koch的莖髓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寒。歸肺、胃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通乳。

    【臨床功效】1.用于小便短赤,濕溫等癥

    通草淡滲利水,性寒清熱,功能清熱利水滲濕,可用于濕熱內(nèi)蘊(yùn),小便短赤或淋瀝澀痛之癥,但氣味俱薄,作用緩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濕溫病癥,可配薏苡仁、蔻仁;竹葉等同用。

    2.用于乳汁稀少

    本品通乳汁的功效與木通相似,為治乳汁不通火乳汁稀少常用之品,可與豬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湯服。

    【處方用名】通草、方通草、絲通草、穿方通(去皮,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煎服。本品質(zhì)輕,不宜用大量,孕婦禁用。

    【附用】梗通草:即豆科植物合盟的莖髓。性味苦、平。歸肺、胃經(jīng)。功效、用量、用法與通草相同。

    【方劑舉例】通草湯(《沉氏尊生》):通草、木通、瞿麥、柴胡、桔梗、天花粉、青皮、白芷、連翹、赤芍、甘草。治諸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