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學(xué)》 車前子(附:車前草)

    【藥用】車前科草植物車前PlantagoasiaticaL.或平車前P.depressawilld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寒。歸肝、腎、小腸、肺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祛痰止咳。

    【淋床應(yīng)用】1.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水腫等癥。

    車前子甘寒清熱,質(zhì)沉下行,性專降泄,具有良好的通利小便、滲濕泄熱功效,用于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等癥,常與木通、滑石等配伍應(yīng)用。對(duì)于水腫、小便不利等癥,也具有顯著功效,為臨床所常用,主要用于實(shí)癥;如腎虛水腫,可配熟地、肉桂、附子、牛膝等同用。

    2.用于濕熱泄瀉。

    車前子能滲利水濕,分清泌濁而止瀉,利小便而實(shí)大便,臨床上以治濕熱泄瀉為宜,癥情輕者,可以單味使用,較重者可配茯苓、豬苓、澤瀉、苡仁等同用。

    3.用于目赤腫痛或眼目昏花。

    車前子清肝熱而明頭目,不論虛實(shí),都可配用,如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者,可與菊花、決明子、青箱子等同用;如肝腎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迎風(fēng)流淚,可與熟地、菟絲子等同用。

    4.用于咳嗽痰多。

    本品又有祛痰止咳之功,以用于肺熱咳嗽較宜,可與杏仁、桔梗、蘇子等化痰止咳藥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qián)至三錢(qián),包煎。

    【附藥】車前草:即車前的全草。性味功效與車前子相似,且能清熱解毒,故有可用于瘡瘍腫痛。一般用量為三錢(qián)至五錢(qián),煎服。

    【按語(yǔ)】車前子甘寒清熱,性專降泄,故能通利水道、滲濕泄熱,為利小便、治淋通之要藥;小便利則清濁分,大便實(shí)則泄得止,故又能滲濕而止瀉;入肝而清熱,目赤腫痛是以治;入肺而祛痰,咳嗽痰多亦可療。

    車前子主要用治濕熱下注、肝火肺熱之實(shí)癥,但又往往配伍補(bǔ)益之品,以治腎虛水腫及肝腎陰虛、眼目昏花等癥,可見(jiàn)其適應(yīng)病癥較為廣泛,然要在配伍適宜。

    【方劑舉例】1.八正散(《和局方劑》):木通、車前子、山梔子、滑石、瞿麥、萹蓄、大黃、炙甘草。治濕熱下注,熱淋,小便不利,淋瀝澀痛。

    2.車前散(《證治準(zhǔn)繩》):車前子、淡竹葉、赤茯苓、燈芯、荊芥穗。治諸淋。

    3.濟(jì)生腎氣丸(《濟(jì)生方》):車前子、牛膝、熟地、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治腎陽(yáng)不足,腰膝酸痛,少腹拘急,水腫,小便不利,或治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等。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