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用。經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治小兒夏月傷暴寒,寒折大熱,熱入胃,下赤白滯如魚腦,壯熱頭痛身熱手足煩,此太陽之氣外傷寒,使熱氣入胃,服此方良。誤以利藥下之,或以溫脾湯下之,則熱痢。以利藥下之,便數去赤汁如爛肉者;或下之不瘥,復以澀熱之藥斷之,下既不止,倍增壯熱者服之即效?;蛘邷夭崾ⅲ瑥陀霰┖壑?,熱入腹中,下血如魚腦者,服之良方。
黃柏 黃連 黃芩 升麻 當歸 白頭翁(一作白蘞) 牡蠣 石榴皮 寄生 甘草(各二分) 犀角 艾葉(各一分)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百日兒至二百一日,一服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