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查古籍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說收載較多。
小兒牙齦初作臭氣,次則齒牙黑,甚則齦肉爛而出血,名曰牙疳。此由腎熱,其氣直奔上焦,故以走馬為喻。古法主內(nèi)服沆瀣丹(方見上),外敷如圣散(如人中白、銅綠、麝香,共為細末),先以蠟樹葉浸米泔水洗凈后搽此藥。
〔真按〕小兒多因熱病之后,或痘疹之后,火毒流于胃經(jīng),致有此患,勢甚危急,甚則落牙、穿腮、透鼻,一二日即能致命,故名走馬,言其驟也,此癥有五不治∶(一)舌根爛不能食者不治;(二)黑腐如筋者不治;(三)白色肉浮者為胃爛不治,(四)牙落穿腮、鼻臭不堪聞者不治,(五)山根上發(fā)紅點者不治。
須趁其初起時,急用生大黃三錢,丁香十粒,綠豆三錢,共研末,熱醋調(diào)敷兩足心。再用 赤透綠礬、 人中白、雄黃精、真麝香、頂上梅花冰片,共研極細末。先用銀針挑刮去腐肉紫血,然后以藥末敷之,吐出毒血,方能愈也。
再此癥如兼兩腿形如云片,或紅或青,大小不一,痛而腫硬,步履艱難者,其腿上腫處,須用磁鋒刺破出血,隨之以牛肉片貼之,日換數(shù)次,甚有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