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喉氣管瘢痕性狹窄(cicatricial stenosis of larynx andtrachea)是指喉和/或氣管腔由于腔內(nèi)瘢痕增生使氣道變窄,其主要生理功能發(fā)生障礙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是慢性喉氣管阻塞的一種常見病,多由外傷引起。
【病因】
(一)喉外傷:常見于喉部挫傷、擠壓、切割傷、火器傷、化學性燒傷等。
(二)醫(yī)源性損傷:如氣管切開、插管性損傷、帶氣囊插管人工呼吸。
(三)喉部手術后遺癥:各種半喉切除術,聲帶腫瘤手術。
(四)頸部腫瘤手術:甲狀腺切除術損傷雙側喉返神經(jīng),雖不囑瘢痕性狹窄,但治療上有相似之處。
【診斷】
患者主要是呼吸困難,聲嘶和喘鳴。間接喉鏡下可見喉腔變形,聲帶標志不清,瘢痕增生或粘連,活動受限或完全固定,X線側位片、斷層片或CT明確狹窄的部位,程度,范圍、有無軟骨支架缺損、移位,對于指導手術有重要意義。
【治療】
喉氣管狹窄的治療非常棘手,常被稱為頑固性喉狹窄,不只治療困難,而且時間較長。
(一)氣管切開:主要是解決患者的呼吸困難,并非是根本治療。
(二)擴張療法:即經(jīng)口腔在直達喉鏡下或經(jīng)氣管切口逆行向上,用不同型號的擴張子逐步擴張狹窄部位,一般7~10天擴張一次。擴張法僅適用于狹窄程度較輕,無軟骨支架變形,移位或缺損者。
(三)喉氣管成形術:常規(guī)切開喉和/或氣管,根據(jù)瘢痕形成情況,可粘膜下切除瘢痕,置入硅橡膠T形管支撐。如果狹窄程度不很重,瘢痕時間較長又較穩(wěn)定者,也可不觸動瘢痕,而僅切開喉或氣管,然后嵌入帶蒂舌骨、帶軟骨膜肋軟骨,氣道腔內(nèi)填入有碘仿紗條的指套支持(一般10天左右可拔除支持物)。放置硅橡膠T形管支撐者往往需戴管數(shù)月至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