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傅青主女科》 便澀腹脹足浮腫不孕(三十八)

    婦人有小水艱澀,腹脹腳腫,不能受孕者。人以為小腸之熱也,誰知是膀胱之氣不化乎。夫膀胱原與胞胎相近,膀胱病而胞胎亦病矣。然水濕之氣必走膀胱,而膀胱不能自化,必得腎氣相通,始能化水,以出陰器。倘膀胱無腎氣之通,則膀胱之氣化不行,水濕之氣必且滲入胞胎之中,而成汪洋之勢矣。汪洋之田,又何能生物也哉?治法必須壯腎氣以分消胞胎之濕,益腎火以達(dá)化膀胱之水。使先天之本壯,則膀骯之氣化;胞胎之濕除,而汪洋之田化成雨露之壤矣。水化則膀胱利、火旺則胞胎暖,安有布種而不發(fā)生者哉!方用化水種子湯。

    巴戟(一兩,鹽水浸)白術(shù)(—兩,土炒)

    茯苓(五錢 人參三錢)  菟絲子(五錢,酒炒)

    芡實(五錢,炒) 車前(二錢,酒炒)

    肉桂(—錢,去粗,研)

    水煎服。二劑膀胱之氣化,四劑難澀之癥除,又十劑虛脹腳腫之病形消。再服六十劑,腎氣大旺,胞胎溫暖易于受胎而生育矣。此方利膀胱之水,全在補(bǔ)腎中之氣。暖胞胎之氣,全在壯腎中之火。至于補(bǔ)腎之藥,多是濡潤之品,不以濕而益助其濕乎?然方中之藥,妙于補(bǔ)腎之火,而非補(bǔ)腎之水,尤妙于補(bǔ)火而無燥烈之虞,利水而非蕩滌之猛。所以膀胱氣化,胞胎不濕,而發(fā)榮長養(yǎng)無窮與。

    (便澀、腹脹、足浮腫,此病極多。不惟不能受孕,抑且漸添雜癥,久而不愈,甚有成勞瘵攝不治者。此方補(bǔ)水而不助濕,補(bǔ)火而使歸原,善極,不可加減一味。若無好肉桂,以破故紙一錢(炒)代之。用核桃仁二個,連皮燒黑去皮,用仁作引。若用好肉桂,即可不用核桃引。)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