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 反胃大吐

    大吐之癥,舌有芒刺,雙目紅腫,人以為熱也,誰知是腎水之方乎?蓋脾胃必借腎水而滋潤之,腎水一虧,則胃之火沸騰而上,以致目紅而舌芒刺也。但此癥時燥時靜,時欲飲水,及水到又不欲飲,即強飲之,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熱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黃湯加桂、附,水煎,冷服。

    〔此方可治上假熱而下真寒者,無不神妙奏功,大吐之癥宜之耳?!惩庵畏ā孟纫允植疗渥阈?,使極熱時,然后用附子一個煎湯,用鵝翎掃之,隨干隨掃,少頃亦不吐矣。后以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即安然也?;蚍羞b散加黃連,亦立止也。

    無如世醫(yī)以雜藥妄投而成噎膈矣,方用∶熟地(二兩)山萸(一兩)當歸(五錢)元參(一兩)牛膝(三錢)白芥子(三錢)水煎服。

    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干而細,飲食入胃,不能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