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石上鐵角蕨

    拼音注音Shí Shànɡ Tiě Jiǎo Jué別名

    粵鐵角蕨、雞心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鐵角蕨科植物石生鐵角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plenium saxicola Ros.[A.comptum Hance non Kze.]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疏林下溪邊或石灰?guī)r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高20-50cm。根莖短,直立或斜升,密被鱗片。葉近簇生;葉柄長10-20cm,褐禾稈色,連同葉軸疏被鱗片;葉片草質,兩面無毛,披針形,長12-28cm,寬7-11cm,近基最寬,二回羽狀分裂;羽片5-12對,有長柄,向上羽片漸小,菱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下部羽片常再分裂,邊緣作不整齊的齒牙狀;葉脈單一,在兩片均成溝狀。孢子囊群線形;囊群蓋線形。

    性狀

    性狀鑒別 根莖短,有眾多須根和棕黑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0-20cm;葉片披針形,長12-25cm,寬7-11cm。葉片一回羽狀,羽片深綠色至綠棕色,多縱向反卷,側脈二至三回分叉;葉軸暗綠色至紫褐色,被稀疏鱗片。孢子囊群條形,沿小脈著生,囊群蓋深黃棕色。質稍脆,易折斷。氣微,味微苦。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清熱潤肺;解毒消腫。主肺結核;瘡癤癰腫;膀胱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蕊草拼音注音Bǎi Ruǐ Cǎo別名一棵松、鳳芽蒿、青龍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參、小草、白風草來源為檀香科百蕊草屬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凈曬干。性味辛、......
  • 《中藥大辭典》:百蕊草根拼音注音Bǎi Ruǐ Cǎo Gēn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根。功能主治《本草圖經(jīng)》:“下乳,亦通順血脈,調氣?!坝梅ㄓ昧績确杭鍦?,1~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百蕊草根拼音注音Bǎi......
  • 拼音注音Bǎi Jiě Ténɡ別名金線風、涼粉藤、寄山龍、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鎖匙、獨腳烏柏。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粉葉輪環(huán)藤的根或藤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clea hypoglauca(Schauer)Diels采收和儲......
  • 拼音注音Bǎi Jiě Mǎ Dōu Línɡ別名白金果欖、山總管、百解薯。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香港馬兜鈴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洗凈,切片,曬干。生......
  • 拼音注音Bǎi Zú Ténɡ別名神仙對坐草、石上蜈蚣、飛天蜈蚣、百足草、鐵斑鳩、巴巖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雞尾、細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