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熱經(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然谷 主黃膽,一足寒一足熱,喜渴。(《甲乙》云∶舌縱煩滿。) 章門 主傷飽身黃。
太沖 主黃膽熱中喜渴。 中封 五里 主身黃,時有微熱。(《甲乙》云∶主不嗜食,膝內廉,內踝前痛,少氣身體重。) 脊中 主黃膽腹?jié)M不食。 中脘 大陵 主目黃振寒。 勞宮主黃膽目黃。 太溪 主黃膽。(《甲乙》云∶止消癉喘氣,咽不能言,手足清,大便難,嗌中腫痛,唾血,口中熱,唾如膠。) 脾俞 胃脘 主黃膽。(又云∶脾俞主黃膽,喜欠不下食,脅下滿欲吐,身重不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