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有胎癇者,在母腹中,母受驚,驚氣沖胎,故生子成疾,發(fā)則仆倒,口吐涎沫,可服延壽丹,久而自愈。
有氣癇者,因惱怒思想而成,須灸中脘穴而愈。(胎癇出于母腹,俗所謂三搐成癇者也。氣癇由于七情,故大病后及憂苦人,并縱性貪口腹人率多患此。醫(yī)書雖有陰陽五臟之分,然皆未得其要,而愈者蓋寡。先生此法直中肯綮,予用之而獲效者多矣。)
【治驗】
一人病癇三年余,灸中脘五十壯即愈。
一婦人病癇已十年,亦灸中脘五十壯愈。凡人有此疾,惟灸法取效最速,藥不及也。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有胎癇者,在母腹中,母受驚,驚氣沖胎,故生子成疾,發(fā)則仆倒,口吐涎沫,可服延壽丹,久而自愈。
有氣癇者,因惱怒思想而成,須灸中脘穴而愈。(胎癇出于母腹,俗所謂三搐成癇者也。氣癇由于七情,故大病后及憂苦人,并縱性貪口腹人率多患此。醫(yī)書雖有陰陽五臟之分,然皆未得其要,而愈者蓋寡。先生此法直中肯綮,予用之而獲效者多矣。)
【治驗】
一人病癇三年余,灸中脘五十壯即愈。
一婦人病癇已十年,亦灸中脘五十壯愈。凡人有此疾,惟灸法取效最速,藥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