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杉葉

    《中藥大辭典》:杉葉拼音注音Shān Yè出處

    《綱目》

    來源

    為杉科植物嫩葉葉片。

    化學(xué)成分

    參見"杉木"條。

    功能主治

    治慢性氣管炎,牙痛,天皰瘡,燒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含漱、搗汁涂或研末調(diào)敷。

    復(fù)方

    ①治風(fēng)齒腫:杉葉三兩,芎藭、細(xì)辛各二兩。上三味,切,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半,稍稍含之,取差,勿咽之。(《備急方》杉葉湯)

    ②治天皰瘡:杉葉(鮮)適量。搗汁外搽。(《江西草藥》)

    臨床應(yīng)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取鮮杉木葉3.2兩(10兩制),煮沸4小時,過濾,濾液濃縮,加糖漿50%使成杉葉糖漿30毫升。分3次飯后服用,連服10天。觀察407例(絕大部分年齡在50歲以上),其中單純型321例,近期控制20例(6.2%),顯著好轉(zhuǎn)50例(15.5%),好轉(zhuǎn)168例(52.5%),總有效率74.1%,無效83例(25.9%);喘息型86例,近期控制3例(3.5%);顯著好轉(zhuǎn)15例(17.4%),好轉(zhuǎn)47例(54.6%),總有效率75.6%,無效21例(24.4%)。對咳、痰、喘的有效率分別為71.8%、70.1%和62.2%。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杉葉拼音注音Shān Yè別名

    杉葉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杉科植物杉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廣泛栽培于我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qū)。

    原形態(tài)

    常綠喬木,高達(dá)30m,胸圍達(dá)2.5-3m。幼樹樹冠尖塔形,大樹樹冠圓錐形。樹皮灰褐色,裂成長條片脫落。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在側(cè)枝上排成二列狀,條狀披針形,革質(zhì),微彎,堅(jiān)硬,長2-6cm,邊緣有細(xì)齒,上面中脈兩側(cè)有窄氣孔帶、下面沿中脈兩側(cè)各有1條白粉氣孔帶。雌雄同株;雄球花圓錐狀,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2-4個集生枝頂,卵圓形,苞鱗與珠鱗結(jié)合而生,珠鱗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圓形,長2.5-5m,徑3-4cm,苞鱗三角狀寬卵形,宿存。種子長卵形,扁平,長6-8mm,寬約5mm,暗褐色,兩側(cè)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性狀

    性狀鑒別 葉條狀披針形,長2.5-6cm,先端銳漸尖,基部下延而扭轉(zhuǎn),邊緣有細(xì)齒,表面墨綠色或黃綠色,主脈1條,上表面主脈兩側(cè)的氣孔線較下表面為少。下表面可見白色粉帶2條。質(zhì)堅(jiān)硬。氣微香,味澀。

    化學(xué)成分

    葉含穗花杉雙黃硐(amentoflavone),紅杉雙黃酮(sequoiaflavone),Ⅰ,Ⅱ7-二-O-甲基穗花杉雙黃酮(Ⅰ,Ⅱ7-di-O-methylamentoflavone),異柳杉素(isocryptomerin),扁柏雙黃酮(hinkoiflavone),榧雙黃酮(kayaflavone),南方貝殼杉雙黃酮(robustaflavone)及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α-檸檬烯(α-limonene),α和β-蒎烯(α,β-pinene)等。

    藥理作用

    杉葉的熱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對角叉菜膠足跖腫脹及組胺興奮豚鼠離體小腸的作用均有拮抗性。

    性味

    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化痰;活血;解毒。主半身不遂初起;風(fēng)疹;咳嗽;牙痛;天皰瘡;膿皰瘡;鵝掌風(fēng);跌打損傷;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煎水含漱,或搗汁搽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斑鳩菊別名豆腐渣樹、聾耳朵樹、雞菊花來源菊科斑鳩菊Vernonia esculenta Hemsl.[V. papillosa Franch.],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四川、云南、貴州。性味甘、澀,溫。功能主治消炎,解毒。主......
  • 別名暴馬子皮、白丁香、棒棒木、荷花丁香。英文名Syringae Cortex藥用部位木犀科植物暴馬丁香Syringa reticulate (Blume.)Hara var.mandshurica (Maxim.)Hara的樹皮。植物形態(tài)灌......
  • 《全國中草藥匯編》:暴馬子拼音注音Bào Mǎ Zǐ別名荷花丁香、白丁香來源木犀科丁香屬植物暴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Blume) Hara var. mandshurica (Maxim.) Hara ,以樹干及枝條......
  • 《中藥大辭典》:杯莧拼音注音Bēi Xiàn別名蛇見怕(《海南植物志》),鏡而草、蛇驚慌、細(xì)葉蛇總管、拔子彈草(《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出處《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莧科植物杯莧的全草。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河......
  • 拼音注音Bēi Xiàn Gēn來源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杯莧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athula prostrata(L.) Bl.[Achyranthesprostrata L.」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灌叢或小河邊。資源分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