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名醫(yī)方論》 小建中湯

    作者: 羅美。

    治傷寒表未解,或心悸而煩,或腹中急痛,而脈陽澀陰弦者。

    桂枝(三兩)芍藥(六兩)甘草(三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膠飴(一升)上六味,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飴,更上微火消解,分三服。

    柯韻伯曰∶桂枝湯為治表而設(shè),佐以芍藥者,以自汗故耳。自汗本表證,而所以自汗者,因發(fā)不補不瀉,惟甘以緩之,微酸以收之,故名曰建耳。所謂中者有二∶一心中悸而煩,煩則為熱,悸則為虛,是方辛甘以散太陽之熱,酸苦以滋少陰之虛,是建膻中之宮城也;一腹中急痛,急則為熱,痛則為虛,是方辛以散厥陰之邪,甘以緩肝家之急,苦以瀉少陽之火,酸以致太陰之液,是建中州之都會也。若夫中氣不足,勞倦所傷,非風寒外襲者,《金匱》加黃,以固腠理而護皮毛,則亡血失精之癥自寧。此陽密乃固之理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作者:
  • 作者:
    孫一奎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