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名醫(yī)方論》 小承氣湯

    作者: 羅美。

    大黃(四兩)濃樸(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三服。初服湯當大便,不爾再服,以利為度柯韻伯曰∶諸病皆因于氣,穢物之不去,由于氣之不順也。故攻積之劑,必用氣分之藥,因是其滓芒大喻嘉言曰∶《金匱》治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齒,可與大承氣湯,乃死里求生之法也?!鹅`樞》謂熱而痙者死,腰折,螈,齒也。茲所云臥不著席,即腰折之變文;腳攣急,即螈之變文;且齒加以胸滿、口噤,上中下三焦熱邪充斥,死不旋踵矣。在傷寒癥,腹?jié)M可下,胸滿則不可下。然投是湯者,須知所謂胸滿,謂其邪尚在表,故不可下。(存此條,為下能存陰之一證。)此證入里之熱,極深極重,匪可比倫。況陽熱至極,陰血立至消亡。即小小下之,尚不足以勝其陽,救其陰。故取此湯以承領(lǐng)其一線之陰氣,陰氣不盡為陽熱所劫,因而得生者多矣。可與二字甚活,臨癥酌而用之,初非定法也。

    既有下之重傷其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