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本癥由水枯火盛,乘天地肅殺之氣所致。形雖見于皮膚,毒實積于臟腑。其候先麻木不仁,次發(fā)紅斑,再次浮腫,破爛無膿,再久之則濕熱生蟲,攻蛀臟腑,往往眉落目損,唇裂聲嘶,耳鳴,足底穿,指節(jié)脫落,鼻梁崩塌。治法先以。
麻黃 蘇葉各半斤 防風(fēng) 荊芥各四兩
煎湯一桶,沐浴浸洗,換新衣。然后以∶
生漆 松香各半斤
和勻,盛瓦盆內(nèi),入大螃蟹七只(小者倍之),以盆一半埋入土內(nèi),日則曬之,用柳枝攪擾;夜則覆之。閱二十一日而成水。再以∶
雄黃半斤 蛇蛻七條 川烏 草烏(俱以姜汁浸泡) 人參 天麻各二兩
共研為末,以蟹漆汁為丸,于洗浴后服之。每服三錢,陳酒送下。再飲至醉,覆被取汗,汗干后去衣,于隙地焚之,更換新衣。至午再服三錢,陳酒下,至醉。再用夏枯草蒸鋪席下臥之,不取汗。次日仍如前行之,并焚去舊衣,舊草,如是七日,其病盡出,如痘如瘡。再服七日,痂脫而愈。終身忌螃蟹、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