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家庭醫(yī)學百科-自救互救篇》 白果中毒

    白果又名銀杏。其肉鮮嫩可口,但食用過多易引起中毒。

    發(fā)生中毒的原因尚未完全明了。有人曾在白果中提出一種無色無臭的結晶物,能溶于水或中性溶液。若將此溶液注射于小白鼠,則發(fā)生與人相似的中毒癥狀。此種毒物存在于果肉中,加熱能使毒性減弱。

    中毒癥狀:進食白果1~12小時發(fā)病。主要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除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一般胃腸炎癥狀外,病人常出現(xiàn)極度驚慌、不安,對周圍環(huán)境十分害怕,輕微聲響或刺激,就能引起抽風。嚴重的能導致呼吸困難、發(fā)紺、意識喪失、昏迷,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病人中毒癥狀出現(xiàn)后,發(fā)展很快,病程短,嚴重中毒者常死于食后1~2天。年齡越小癥狀越重,一般認為兒童吃5~10粒就可中毒死亡。

    現(xiàn)場急救

    1.催吐、導瀉;迅速排出未消化的白果。

    2.控制抽風,可用魯米那注射或水合氯醛灌腸。

    3.急送醫(yī)院救治。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羅浮山人
  • 作者:
    汪宏
  • 作者:
    葉天士
  • 作者:
    周揚俊
  • 《溫熱經(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容豐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寶詒
  •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