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經(jīng)曰∶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口。蓋口為脾之竅,脾氣通于口,口和則知五味矣。若臟腑熱盛,熱乘心脾,氣沖于口,故胃熱則口臭;脾熱則口甜;心熱則口燥;膽熱則口苦;肝熱則口酸;肺虛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虛則口淡;肺熱則喉腥。又口瘡者,乃脾虛凝滯,風熱加之則發(fā)口瘡。小兒將養(yǎng)太過,衣衾暖濃,心臟客熱,其口亦臭。此口瘡應臟腑之邪熱也。復有酒色過度之人,服涼藥久而不愈者,乃中氣不足,虛火泛上無制,宜溫熱之藥。惟在細參脈證,以別其虛實可也。脈浮大洪數(shù),見于何部皆屬實熱;脈虛,屬中氣不足。治理尤當審別。
主方
(口瘡糜爛)黃連黃芩梔子連翹當歸生地白芍枳殼桔梗薄荷甘草(等分)水煎。食后臥床徐徐噙咽,慎勿頓服,恐上熱未除,下成寒疾。
甘露飲
治男、婦、小兒胃中客熱,牙宣穢氣,牙齦腫爛,時出膿血,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又療脾胃受濕,瘀熱在里;或醉飽多勞,濕熱相搏,致成膽病,身面皆黃。或時身熱而腫,大小便不調(diào)。
枇杷葉(拭去毛)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茵陳石斛枳殼(炒)黃芩(各一錢)甘草(炙,五分)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七分,食后服。去麥冬,加山豆根、犀角,大效。
玄參散
治滿口并舌生瘡,連齒齦爛痛。
玄參升麻獨活麥門冬(去心)黃芩黃柏大黃(炒)梔子仁前胡犀角屑甘草(炙。各三分)上水煎服。
升麻黃連丸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聞其穢惡。
升麻(半兩)生姜黃連黃芩(酒炒)檀香甘草(各三錢)青皮(半兩)上為末,泡,蒸餅丸彈大,每一丸不拘時細嚼,白湯下。
清胃飲
治口臭。
黃連黃芩梔子石膏生地滑石連翹(各一錢)知母升麻葛根大黃(酒炒)石斛(各八分)甘草(五分)加蘆根,水煎服??谔鸺予讱?、骨皮,去知母、葛根,石斛。
涼肺飲
治口辛辣。
桔梗桑白皮地骨皮金沸草(各二錢)甘草(一錢)上水煎服。
加減柴胡湯
治口苦及口酸。
柴胡黃芩半夏麥冬黃連青皮膽草當歸骨皮白芍藥(等分)上水煎服。
坎離丸
治口咸。
黃柏知母(各二兩。好酒拌濕,陰干,曬)肉桂(二錢)為末,水法丸,鹽湯下。
敷方
治口舌破爛,唇吻燥裂,咽喉腫痛。
黃連黃柏黃芩梔子細辛干姜(等分)上為末,先以米泔水漱口,搽敷,或吐或咽。
又方黃柏末一兩,或蒲黃末、青黛三錢,同研搽(加少冰片)。
又方(治口瘡)黃連(三錢),好酒煎二沸,候冷,噙漱慢咽。或枯礬、黃丹敷;或蓮瓣貼。
赴筵散
(治口瘡)黃連末(一兩)干姜(炮,研,三錢)和勻,淡鹽湯漱口,敷。
口糜生瘡∶胡連(五錢)川連(三錢)細辛藿香(各一錢)研勻敷。
又硼砂、青黛、薄荷、石膏,研勻搽。
又白芷、銅青(等分),敷。
又黃柏、青黛敷?;虼簏S、明礬敷?;蚩莸\、雄黃敷。
噙方
益智、甘草為末,舐咽,或湯調(diào)下。
又白芷、川芎為末;或丁香、川芎、甘草、白芷為末,蜜丸噙服。
口干燥∶石膏(水飛),寒水石(研。各八兩)。水四碗,煎碗半,入白蜜八兩,煎稠噙服。
口上忽生紫泡如蛋,急刺破出血,用蒲黃、青黛敷,服涼膈散(方見火門)。
簡便方
(治口瘡)五倍子為末,敷。
又先以亂發(fā)拭口凈,用桑樹汁敷之。
又方薔薇根避風者,去土,煮濃汁,舍冷則易。
又方芒硝陸續(xù)含化。
又香薷煎汁哈咽。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經(jīng)曰∶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口。蓋口為脾之竅,脾氣通于口,口和則知五味矣。若臟腑熱盛,熱乘心脾,氣沖于口,故胃熱則口臭;脾熱則口甜;心熱則口燥;膽熱則口苦;肝熱則口酸;肺虛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虛則口淡;肺熱則喉腥。又口瘡者,乃脾虛凝滯,風熱加之則發(fā)口瘡。小兒將養(yǎng)太過,衣衾暖濃,心臟客熱,其口亦臭。此口瘡應臟腑之邪熱也。復有酒色過度之人,服涼藥久而不愈者,乃中氣不足,虛火泛上無制,宜溫熱之藥。惟在細參脈證,以別其虛實可也。脈浮大洪數(shù),見于何部皆屬實熱;脈虛,屬中氣不足。治理尤當審別。
主方
(口瘡糜爛)黃連黃芩梔子連翹當歸生地白芍枳殼桔梗薄荷甘草(等分)水煎。食后臥床徐徐噙咽,慎勿頓服,恐上熱未除,下成寒疾。
甘露飲
治男、婦、小兒胃中客熱,牙宣穢氣,牙齦腫爛,時出膿血,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又療脾胃受濕,瘀熱在里;或醉飽多勞,濕熱相搏,致成膽病,身面皆黃。或時身熱而腫,大小便不調(diào)。
枇杷葉(拭去毛)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茵陳石斛枳殼(炒)黃芩(各一錢)甘草(炙,五分)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七分,食后服。去麥冬,加山豆根、犀角,大效。
玄參散
治滿口并舌生瘡,連齒齦爛痛。
玄參升麻獨活麥門冬(去心)黃芩黃柏大黃(炒)梔子仁前胡犀角屑甘草(炙。各三分)上水煎服。
升麻黃連丸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聞其穢惡。
升麻(半兩)生姜黃連黃芩(酒炒)檀香甘草(各三錢)青皮(半兩)上為末,泡,蒸餅丸彈大,每一丸不拘時細嚼,白湯下。
清胃飲
治口臭。
黃連黃芩梔子石膏生地滑石連翹(各一錢)知母升麻葛根大黃(酒炒)石斛(各八分)甘草(五分)加蘆根,水煎服??谔鸺予讱?、骨皮,去知母、葛根,石斛。
涼肺飲
治口辛辣。
桔梗桑白皮地骨皮金沸草(各二錢)甘草(一錢)上水煎服。
加減柴胡湯
治口苦及口酸。
柴胡黃芩半夏麥冬黃連青皮膽草當歸骨皮白芍藥(等分)上水煎服。
坎離丸
治口咸。
黃柏知母(各二兩。好酒拌濕,陰干,曬)肉桂(二錢)為末,水法丸,鹽湯下。
敷方
治口舌破爛,唇吻燥裂,咽喉腫痛。
黃連黃柏黃芩梔子細辛干姜(等分)上為末,先以米泔水漱口,搽敷,或吐或咽。
又方黃柏末一兩,或蒲黃末、青黛三錢,同研搽(加少冰片)。
又方(治口瘡)黃連(三錢),好酒煎二沸,候冷,噙漱慢咽。或枯礬、黃丹敷;或蓮瓣貼。
赴筵散
(治口瘡)黃連末(一兩)干姜(炮,研,三錢)和勻,淡鹽湯漱口,敷。
口糜生瘡∶胡連(五錢)川連(三錢)細辛藿香(各一錢)研勻敷。
又硼砂、青黛、薄荷、石膏,研勻搽。
又白芷、銅青(等分),敷。
又黃柏、青黛敷?;虼簏S、明礬敷?;蚩莸\、雄黃敷。
噙方
益智、甘草為末,舐咽,或湯調(diào)下。
又白芷、川芎為末;或丁香、川芎、甘草、白芷為末,蜜丸噙服。
口干燥∶石膏(水飛),寒水石(研。各八兩)。水四碗,煎碗半,入白蜜八兩,煎稠噙服。
口上忽生紫泡如蛋,急刺破出血,用蒲黃、青黛敷,服涼膈散(方見火門)。
簡便方
(治口瘡)五倍子為末,敷。
又先以亂發(fā)拭口凈,用桑樹汁敷之。
又方薔薇根避風者,去土,煮濃汁,舍冷則易。
又方芒硝陸續(xù)含化。
又香薷煎汁哈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