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查古籍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茯神(去木)羚羊角(鎊)北沙參棗仁(炒)葳蕤遠志肉(去心)五味子各三兩龍骨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圣濟總錄》列《素問》病機六十二證,每證各載數(shù)方,河間選其可因者,嘗錄于《宣明方張大氣張益陰以視腎精汨乎又言∶肝氣當(dāng)治而未能,乃為煎厥,詳在后論丸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