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癥乃寒暑濕熱之氣,邪毒釀襲,彌漫肺竅,積生惡蟲,蠹嚙肺管,使聲破目暗,肢體頑痹骨骱,中如火燃,心胸燥熱,手足背膂拘緊,肉如剜劈,以致身體手足癮疹,鼻生息肉,氣塞不通,濁涕流涎,山根高腫,腦門時痛,或目生白翳無光,多為鼻癰,外不發(fā)瘡,人皆不識此癩,故治之無效。
曰水曰雨曰烏,腎之癩也。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此癥乃寒暑濕熱之氣,邪毒釀襲,彌漫肺竅,積生惡蟲,蠹嚙肺管,使聲破目暗,肢體頑痹骨骱,中如火燃,心胸燥熱,手足背膂拘緊,肉如剜劈,以致身體手足癮疹,鼻生息肉,氣塞不通,濁涕流涎,山根高腫,腦門時痛,或目生白翳無光,多為鼻癰,外不發(fā)瘡,人皆不識此癩,故治之無效。
曰水曰雨曰烏,腎之癩也。